本周,在南海周围发生了两件对中国而言象征意味十足的大事件:先是本周四,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登上正在南海执行部署任务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为原本似乎正要缓和的中美南海对峙浇上一盆热油。中美在南海的矛盾虽然被中美媒体刻意冷处理,但美国航母与中国的岛礁基地之间的斗争在许多人眼里似乎注定不可避免;周六,国共领袖时隔70年的一次握手,也似乎印证着海峡两岸的局势将要发生不小的变化。作为全世界不多的仍处在分裂状态的大国,台海两岸的军事对峙尽管会被经贸往来冲淡,但不时还是会有各种事件来提醒大家,一场规模巨大的登陆战役一直蓄势待发。这次重要而短暂的会面后,双方的军事形势又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航母VS“不沉的航母"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
从具体的形式上看,阿什顿·卡特此次登上美国航母的行为与以往的美国政府高层上航母相比来说并没有太多不同。乘坐MV-22偏转翼飞机上航母甚至还比不上小布什亲自驾机着舰来得酷炫,他在舰上发表的演讲也是乏善可陈,放在以往甚至不会被一般媒体关注,但因为这次登舰发生在南海,再加上是在美舰接近中国岛礁事件后的敏感时刻,于是大家都赋予其特殊的意义。
连美国媒体自己这次都开始刻意强调“罗斯福”号舰名背后罗斯福总统的意味深长:说话要和气,但是手里要有大棒——这本是惯于“人文关怀”的中文媒体才会强行关注的新闻点,如此出现在英文媒体上,倒是令笔者颇感惊讶。不过另一个细节倒是更加值得注意:虽然此次卡特登舰与“罗斯福”号在南海演习都被认为是为是为上个月美舰在南海岛礁附近的行为撑腰,但据英国媒体报道,当时“罗斯福”号航母正位于南沙群岛以南约150-200海里、马来西亚以北70海里的海域。
美国罗斯福号航母
尽管双方的媒体都没有直接谈到中美此次的接触情况,但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将美国舰队与南海的岛礁对立起来,大有一种希望二者一决雌雄的想法。而在不少中国军迷眼中,正在建设机场的南海岛礁将会成为“不沉的航空母舰”,自然要在对抗美国航母的斗争扮演关键甚至核心的角色。
这样的观点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在南海三沙大规模填海的岛礁中,有三处岛礁正在建设长度超过3000米的飞机跑道和相应的机场设施。这些机场建成后每个至少能够容纳至少一个团级规模的航空兵部队,加起来的兵力可以达到一个混成航空兵师甚至更强,数量上接近甚至能超出一艘美国航母搭载的舰载机。加上周边岛礁上的雷达等设备的信息支持,其战斗力自然不可小觑。此外岛礁还将得到海军水面舰艇、内陆航空兵部队甚至反航母弹道导弹部队的支援,这时的岛礁看起来确实战力非凡。
不过“不沉的航母”与真正的航母对抗真的“必胜”吗?如果从战史的角度看,情况显然没那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