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遵化市西二环北路人民公园南侧,有一处四百余亩的土地杂草丛生,凄凉一片。据悉,这里已被撂荒七年之久,而且后续开发利用仍杳无音信。当地村民质疑:“政府收储土地后被长期撂荒应该谁来监管?”
事件回顾
2008年3月,河北省遵化市政府开始对西关等四个村400多亩土地涉及100多户居民房屋拆迁,征收工作已然结束,不知是什么原因,被征收的土地撂荒至今,当时欲建的商住开发项目也戛然而止。
被撂荒土地的现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处土地用围墙圈占起来,围墙的里面已经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里从拆迁到现在已经七年了,就这么一直荒着太可惜了。靠近公园的地方有两处被小型游乐场和一家餐馆临时占用,算是荒凉中显现的一丝生机......
不仅如此,在这次拆迁征收过程中还涉及西二环北路西侧的部分商户土地收储情况,他们沿街的门市店铺也在这次拆迁的范围之内,由于西二环北路西侧部分商户与评估单位出具的土地及房屋评估价格未达成一致意见,致使土地征收工作至今尚未全部完成。
商户歇业
2008年政府拆迁办下达了拆迁通知,此次拆迁共涉及170户左右。拆迁补偿等相关事宜都由拆迁办对接。拆迁原因据当地百姓说是建园林宾馆,后因资金链断裂搁置至今。
被拆迁商户向记者反映,当年在接到拆迁通知后,拆迁办几次与这些被拆迁户交涉,但始终没有谈论具体事宜。再后来工商局、税务局等各部门就上门收走了营业执照等相关经营手续,停止办理产权变更、税务登记、营业执照等,并通知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土地撂荒搁置的这些年,各商户在原址的生意一直歇业,也一直没有被给予合理的说法。
评估缩水
在采访过程中,经几家商户描述得知,之所以被拆迁户与政府之间矛盾滋生、多年未解的原因是:未经被拆迁户同意,评估公司私自对被拆迁房产等进行评估,且关于该评估公司资质、权威性等情况被拆迁商户也并不知晓,只是在后来接到了拆迁办送来的评估报告,评估结果与实际相比缩水太多,所以被拆迁商户拒绝签字,未达成拆迁补偿协议。
据悉,多户均因为少评估面积而未达成拆迁补偿协议,要求是公平地按照市场价和房产证上登记的面积数给予补偿即可。
七年之痛
由于拆迁一直拖延,政府也未拿出妥善的处理办法,被告知停止一切经营活动的这些被拆迁户损失严重。近7年来,政府限制他们房屋和营业的相关手续办理,商户无法利用自身的房产正常经营、抵押、交换等。
这些年,被拆迁商户一直在向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反应,市政府拆迁办王立志、工商局麻局长等,答复都是向市政府反映请示,但7年来始终没有合理回复和解决。
政府回应
对于补偿协议未达成拖延至今和商户七年损失,遵化市征收办在回复记者时称:被征收户房产所在区域已被遵化市政府列为土地收储范围,被征收户因要求提高补偿标准,未能签订补偿协议;征收办致使西二环北路西侧经营场所被迫搁置商户蒙受巨大损失的说法,我们不同意此说法,根据该区域征收补偿方案规定,按照市场价评估金额对被征收户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并且按照被征收户经营面积每平方米30元给予6个月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充分考虑了被征收户营业损失。
对于评估缩水,遵化市恒信房地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的答复是:公开进行的现场评估;各户在收到评估报告后,在规定时间内,未向我公司申请复核估价。(被拆迁商户反映:本身评估都毫不知情,送过来的时候早过了所谓的规定期限。)
房产评估结果与实际登记面积不符
被拆迁户该地块2008年开始拆迁,已经被收储,且从遵化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的回复中可知,该地块规划设计方案已于2011年10月经遵化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从2008年至2011年,从2011年至如今的2015年,如此长时间的间隔,至今却依然没有明确后续的开发利用。在各地闲置浪费的土地资源中,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中心的收储土地是重要的一块。在市场预期不好、收储的土地出让不出去等情况下,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不仅是土地资源的无效配置,而且也会影响城市面貌,并带来拆迁补偿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为避免隐患爆发,政府有责任对拆迁收储土地的闲置、开发利用完善监管,有责任协调矛盾,维护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