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参加全国少儿文艺总决赛,这让家长们很高兴,于是爷爷、奶奶等一家人全部出动,带着孩子到北京参加比赛。可是到了北京,200多名孩子的家长们都傻眼了:怎么参加决赛的孩子都是安徽人?为何许诺的央视主持人没现身?每个孩子在分赛中都获金奖……一些孩子家长反映,“结果比赛还没结束,我们就发现这所谓的决赛原来就是一场闹剧。”11月7日,记者从一位认为上当受骗的家长田老师处获悉,目前他和另外一名孩子的家长汪女士,已经将各自孩子的舞蹈老师告上了法院。
■家长控诉
家长:汪女士
“所有孩子都得金奖,都进京参赛”
汪女士的女儿今年6周岁,据汪女士称,女儿之前一直跟随任老师、刘老师在庐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习舞蹈。
2011年7月,两位老师告诉汪女士,在安徽举办的“金麦穗”分赛中她女儿的节目“花球宝贝”获得金奖,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同时,两位老师还告诉汪女士,北京决赛开幕式将有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红果果、绿泡泡等出席主持。
虽然每名比赛选手需要交纳比赛费用3560元,往返交通费用自理,但是想到女儿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汪女士还是交钱给女儿报了名。
2011年8月17日上午决赛开幕式在北京正式举行,可是在现场,汪女士发现并没有中央台主持人参加,决赛组织者也是原安徽分赛的组织者。
8月17日下午决赛时家长们还发现,参赛选手全为原安徽分赛的选手,并且参加原安徽分赛的选手全都获得了金奖、所有参加的节目全为原安徽分赛的节目、决赛评委人员全为原安徽分赛的人员……决赛形式变成了展演形式。
在家长的愤怒声中,“决赛”中止。第二天,在警方和有关部门的介入下,孩子的两位老师向受害家长写下全额退款欠条,先退回部分比赛费用,后续赔偿回肥处理。
“可是老师只给部分家长打了欠条,我们的欠条却不给。回到合肥后,两位老师也没有将有关费用和损失退回和赔偿。”汪女士说。
家长:田老师
“另加1.5万就能成为形象大使”
田老师的女儿今年9岁,据田老师介绍,早在四五年前,女儿便参加了庐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少儿舞蹈班。后来孩子的舞蹈老师任女士在家中自己办起了辅导班,女儿便转到任老师家中学习。
2011年7月初,任老师告诉田老师,文化部中国音乐研究会将在安徽举办“金麦穗”分赛,如果其女儿参加获得省级金奖,不仅可以到北京参加总决赛,将来高考中还能加分。于是,田老师便缴纳了600元的培训费,让女儿参加比赛。
培训半个月之后,安徽分赛在一学校礼堂举行,但比赛当天,并没有现场宣布比赛结果。两天后,田老师收到了任老师的通知,其女儿获得金奖,可以到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需缴纳参赛费3560元。另外,如果希望孩子担任此次总决赛形象大使,则需要缴纳1.5万元。
想到女儿可以在全国舞台上展现风采,田老师没有犹豫便缴纳了3560元参赛费,另外又缴纳了50元化妆费、130元服装费。其中,3560元参赛费包括孩子和一名家长的住宿、交通等费用。
发现是骗局后,任老师和组织者就开始退钱并打欠条。“现场退还我1600元,回来路上任老师又退了400元。任老师给我出具了全额退还3560元的欠条,并注明抵肥三日内付清,逾期支付双倍费用。可回来后,我并没有拿到钱。”田老师说。
■事件回顾
表演未结束,剧场就要清场
家长们在老师的劝说下给孩子报名参加决赛,转眼就临近比赛了,于是就各自带着孩子进京参赛。据田老师介绍,他和妻子8月13日带着女儿从合肥出发。
“当天我们乘火车去北京,从合肥去的孩子与家长坐满了两节火车车厢。有的家庭爷爷、奶奶等四五个大人一起陪同,除去一名家长费用包括在参赛 费之中外,其他人所有费用都是自己承担。”田老师说,“8月16日,我们一家以及来自芜湖、蚌埠、定远等地的200余名孩子和家长抵达北京,分住在三家宾 馆,当时就感觉有些不对劲。”
8月17日上午,全国总决赛开幕式就要举行。吃过早饭后,孩子与家长统一被送到一个小杂剧场。“这更让我感到不对劲,因为原本许诺的比赛场地是剧院,说央视主持人也会到现场进行主持,可是最终没见到主持人,只有一位合肥去的老同志坐在下面喊号,一号没来二号,二号没到三号先上。”田老师很是纳闷,“缴纳1.5万元当上形象大使的三名孩子,竟披红绸上台亮相,与家长们从没有听说的两位舞蹈家合影,开幕式不到一个小时,便宣布结束。”
13时许,很多孩子还在化妆,比赛便又宣布开始,舞台背景变成了“金麦穗青少年节目展演”。“没主持人就算了,可连正式的节目单也没有,就一张白纸上面手写的比赛单,这哪像全国比赛。”田老师这样描述现场,“下午临近4时,还有很多孩子尚未表演,杂剧场工作人员便来清场,因为租赁的时间已到。”
发现上当的家长们开始找各自的老师与组织者退钱,并当场报警,宣称自己是组织者的张某被警方带走。
8月18日,在警方和有关部门介入下,家长们接受现场退还的部分现金,并由各带队老师出具了全额退款欠条。原本许诺宾馆入住三天,但因没有缴纳第三天费用,8月18日22时,家长们各自在街头寻找宾馆。
■事件进展
家长上告老师,索赔10000元
另外,田老师告诉记者,当时在开庭的时候,被告任老师提供了文化部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中国青少年音乐舞蹈协会等五部门的批准文书,以证实活动是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来他与这些部门联系,没有一个部门承认发过此项活动的文书,并表示完全不知情。
“每个参加比赛的学生都有家长陪同,有些还是来回双飞,再加上孩子报名比赛的费用,加起来花费均在10000元左右,因此我认为这就是一起刑事诈骗。”田老师说,“他们就是打着比赛的旗号来骗钱,目前我正在收集证据,等我到法院拿到我诉讼时的证据原件后,就去公安机关报案。”
认为自己上当受骗的汪女士和田老师一纸诉状将孩子老师告上了法院,各索要10000元赔偿。目前田老师诉讼一案已庭外调解,任老师赔偿了田老师的损失;汪女士诉讼一案将于11月15日下午在庐阳区法院开庭进行审理。
11月7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汪女士孩子的两位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想说了,也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什么也不想解释,到时会在法庭上说明的,相信法院会公正地处理这个案子。”说完,任老师就以开车为由挂断了电话。另外一位刘老师也在电话中说:“我现在正在上课,也不方便说这个情况。” 本报记者 张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