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春暐报道:昨天,市民王小姐吃了一个漫长的午饭。从中午12时开始至晚上8时,她为几块香口胶碎块和餐厅争执。她坚持认为,香口胶是当时混在饭菜中的,而餐厅则表示,真相尚需时间调查。
昨晚8时许,记者赶到事发餐厅看到,王小姐和丈夫黄先生还在店内与经理商讨解决办法。在一份蒸蛋中,三小块口香糖清晰可见,而且还能闻到淡淡的水果香味。
事情经过
王小姐介绍,昨天中午,她和婆婆以及1岁多的小孩子到天河棠下用餐。三人点了一份黑椒双人餐,其中有一份蒸蛋。王小姐用蒸蛋给儿子拌饭,她说: “蒸蛋一揭盖子,就有一股不同寻常的水果味,我还以为这是新香料。”王小姐说,宝宝没吃几口便吐了出来,自己这才发现,原来里面有几小块咀嚼过的口香糖碎块,“吃到沙子、虫子还在情理之中,人家吃过的口香糖就太恶心了”。
她马上投诉,并要求店方立即陪同婆婆送儿子到医院检查。经检查,王小姐的儿子并没有大碍。
王小姐随即向店方提出赔偿要求,并要求其作事件的书面材料以备维权。她强调,口香糖绝对是混在了蒸蛋中,“因为小孩子1岁,才刚长两颗大门牙。我们不可能放心让他吃口香糖”。
餐厅随后提出补偿10倍餐费的现金,约490元,了结此事。提议遭到王女士的断然拒绝,然后就是长达8小时的协商。
至昨晚8时30分许,王小姐在拒绝接受10倍餐费的条件后,与店家商定下周一一同前往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进行处理。
餐厅说法
晚上10时许,店家方面就事件向羊城晚报发来书面答复。声明称,不管顾客投诉的口香糖从何而来,都对王小姐的用餐遭遇深表歉意。据了解,餐厅值班经理在顾客投诉后,第一时间向其道歉,做了各种努力消减顾客的抱怨,如更换产品,退餐费,去医院检查孩子身体等,但最终顾客还是没有接受10倍餐费补偿及道歉。
店家方面还表示,餐厅所有员工都有健康证,且当天制作蒸蛋的是一位入职7年的老员工,制作期间按标准操作。同时,餐厅为了消除顾客的疑虑,特意在厨房做实验,制作了两份放入口香糖(已嚼、未嚼)的蒸蛋,经过蒸制后的口香糖呈融化状态,分量少,小颗粒状,与顾客所投诉的蒸蛋包含的口香糖分量及状态相差较大。到底真相如何,“还需要时间作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