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瞭望>

女子拉苦力为丈夫建学校 20年培养9千贫困学生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 时间:2009-11-13 11:40:41

  黄秀英和已经退休的丈夫商量后,停下办得好好的中学,创办起巫山流动少儿小学。

  “办流动少儿小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贫困的流动少儿能上学。”黄秀英说,一开始,他们制订的收费标准就远低于其他小学。学校创办之初,很多人怀疑他们搞花架子,第一年,只来了13个学生,教职员工却有近10人。一年下来亏了上万元,很多人劝黄秀英夫妇放弃,但她咬咬牙坚持下来。一年后,这13个学生带来300多人,“因为这里确实是我们贫困少儿的学校。”

  “最初办学校,只是为了兑现自己对丈夫的承诺。但后来,却觉得这已经是自己一辈子没法停下的事了。”黄秀英说,也许是自己从小没读过书,深深理解渴望读书的孩子们的心情,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她也深深爱上这份事业。

  一对夫妇

  精神感动当地群众

  虽然没文化,无法亲自上讲台上课,但黄秀英从没闲着。为孩子们煮饭、烧水,照顾生病学生……她一直承担着一个生活老师的责任。2001年,一名广东籍学生急性阑尾炎发作,手术抢救时,父母都没在身边。黄秀英把孩子送到医院后,一直守在病床前为他送饭递水,擦脸按摩,还把梨子压碎用纱布滤水喂他,将肉弄成糊给他补身子……一个月下来,孩子康复如初,黄秀英却瘦了整整8斤。

  学校贫困孩子多,经常会有家长提出因为没钱不让孩子上学了。黄秀英夫妇总是想方设法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他们不仅每年免掉近20名学生学杂费,甚至发动自己的7个子女每人结对帮扶一名特困生。

  2002年,随着三峡工程清库逼近,学校面临拆迁。这时,黄秀英已经62岁,丈夫更是66岁,早已成家立业的子女都劝他们别折腾了。但黄秀英还没来得及决定,就有许多学生和家长找到她:“黄奶奶,听说学校不办了呀?那我们以后怎么办啊?”

  想着学校800多名孩子,年过花甲的黄秀英夫妇只好答应继续将学校办下去。跑手续、建新校……为节省建校资金,黄秀英决定,建校工程只采用半承包方式,自己负责采购材料、监督施工,甚至亲手干活。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黄秀英夫妇在工地简易工棚里一住就是三年。

  2007年9月的一天,由于连绵大雨使工地后的山体塌方,砸断了工地上一根水泥柱子。黄秀英夫妇为省钱,自己拿着锄头去刨泥土。没想到,上面的淤泥继续下滑,瞬间就将两位老人淹埋。庆幸的是不远处还有挖掘机工人正在施工,及时赶来挖走泥土,两位老人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2008月1月,巫山也遭遇了罕见雪灾。临近春节,几个材料商上门催债,称拿不到钱第二天就别想动工。黄秀英不得不顶着大雪出门借钱。黄秀英在亲戚处来回奔走,深夜11点,终于在一个开煤矿的亲戚处借到5万元钱时,她已经双腿僵直,第二天就病倒在床。

  黄秀英夫妇的事迹感动了巫山县许多部门,原巫山县长黄明到该校实地考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搬迁选址。现任巫山县委书记管洪两次到新校建设工地调研,帮助协调解决搬迁建设中的难题,称赞黄秀英夫妇“为人民也为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

  去年9月,这所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有18间教室外加活动室的新学校在县城落成,约800名学生在这里愉快地学习。

  两位老人的事迹让当地群众非常感动,前不久,他们被巫山县推荐参评2009“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记者 张一叶 摄影报道

作者:  责任编辑:刘辉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