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瞭望>

飙车案肇事者被批捕 教育缺失问题发人深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间:2009-05-19 07:38:25
飙车案肇事者被批捕 育缺失问题发人深省
 
  富家子飙车案遇难者谭卓(资料图)
  
对飙车超速等不法行为“零容忍”
 

  5月15日,杭州市公安局公布的事故现场三维模拟截图,显示肇事车撞人的一瞬间。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 摄

  近日,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撞死浙大毕业生”事件引起强烈反响。民众不仅悲伤于鲜活生命的逝去,更愤慨于“富家子弟”罔顾他人生命的行为和撞人之后的态度。有一种说法“富不过三代”,此时“富二代”的教育缺失问题更发人深省。

  真是钱起了作用?

  有媒体报道,事发当天,肇事者的母亲在现场打了近40分钟的电话,有人说她是在为这事托人找关系,企图用钱了事。第二天,交警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所发布的信息疑点重重,无法让人信服。更奇怪的是,在接下来的20几个小时内,几乎所有媒体集体失声,保持沉默。

  种种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后,很多人认为是钱起了作用。还是因为有了网络,对肇事者的声讨终于在网络中爆发。一些评论将这种现象归于“仇富”。肇事者胡某的“富二代”背景,在当下很容易刺激网友的情绪。如果肇事车换成一辆出租车、救护车、消防车或者一辆破旧私家车,舆论的反应肯定不会这样激烈。

为什么公众认为发生的事情不正常?这恐怕不仅仅是仇富心理在作怪。《重庆时报》说,所谓的“仇富”心态只是引发事件的外因,真正使事件扩大化的,是担心“不公平”所产生的权利安全焦虑,是不信任。

  事件的敏感之处在于,飙车会改变事件的性质。这种“霸气飙车、行人仓皇躲避”的情景并非个案,曾在不少都市街头曾上演。诸如,北京街头的“二环十三郎”现象(即用13分钟飙完二环路)、上海“高架路飙车赛”现象,等等。

  此事触动了民众的神经痛点。《新民晚报》说,每个善良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问──“他们的人性哪里去了?其父母是怎么教育的?”

  财富传承易,品质传承难

  《三字经》里有句话,叫“养不教,父之过”,它强调了父辈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担负起重要责任。财富传承易,但品质传承难。

  一群富少,将熙熙攘攘的马路当做赛车跑道,风驰电掣地招摇过市,把一个有鲜活生命、美好人生的同龄人像树叶一样撞飞到天空,而且站在血肉模糊的尸体旁,还若无其事、勾肩搭背、嘻嘻哈哈……

  《新京报》说,面对遭遇自己玩乐致死的惨景,肇事者那种冷漠旁观的恶劣态度,那种相信一切都可以用钱或“路子”摆平的自得霸气,那种凭借老子财富和权势有恃无恐、理所当然、养尊处优的无耻豪气……看了以后,不能不令人心寒,不能不产生一种难以排解的焦虑、悲悯和忧伤。

  作为“富二代”的家长,许多成功人士确曾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奋斗历程,因为忙于事业,对孩子疏于管教,加上“不想再让孩子吃苦”的想法,导致对孩子过于呵护。《新民晚报》说,“过犹不及”,他们错就错在对孩子只注重物质给予,却缺乏精神培养,没有让孩子养成一些重要的性格和品质,比如,意志力、拼搏精神、责任感等。这直接导致了孩子人格上的不健全,因此才会有他们的挥霍无度、有恃无恐、漠视生命。对生命没有敬仰、没有畏惧,危害公共安全毫不在乎,这是“富二代”教育最大的失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责任编辑:拓荒者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