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多元的价值观冲击,享乐之风、虚无主义、速食面爱情等让一部分大学生感到困惑,再加上社会竞争加剧和就业困难,现代教育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极度爱护下成长,基本上没遇到过什么挫折,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迷茫、焦虑,不能自我调节,一些人最终选择自杀逃避现实。
“包括生命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增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色彩。”胡卫平告诉记者,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学生处在做,他建议把高校共青团工作纳入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体系中,“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心态。”
刘海骅告诉记者,目前生命教育的困难之处在于,北大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较多,课堂上大家都能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在课下大家的参与性就不够,真正问题严重的、需要帮助的人不一定能够参与进来。另外,整个北京市高校专职心理教师力量不足,比例为1∶4000,而发达国家是1∶1000。
除了专业人士欠缺,胡邓认为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投入也不够。“生命教育需要做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很多学校的设施还比较欠缺。而且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处"混居",会让学生感觉这里有"官气"。”他认为,应该把心理咨询和学生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还应该建立生命教育工作坊等专业化平台服务于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