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事件频发,通常表明制度有缺陷。在痛心之余,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成年人,都必须冷静而深入思考:我们如何为不设防的孩子构筑安全的防线。
春节的欢庆气氛还没有散尽,报纸就刊载了一则令人愤慨的新闻:北京怀柔区某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猥亵六名女生。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如同柔嫩的幼苗,向世界伸出探询的触须,不设防地袒露自己的美丽。这种不设防的脆弱让人心疼,保护未成年人,本来就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唯其如此,教师的禽兽行径,才会引发全社会的愤慨。
教师职业,承担着社会道义,他们理应是天堂的守护者和指路人。教师一旦化身禽兽,对孩子的成长、世界观的形成,打击及影响都可谓是颠覆性的。
遗憾的是,这类事件从未绝迹。影响所及,无锡市教育局甚至在2006年出台了一项争议颇大的规定,禁止异性师生独处。就在去年8月,安徽还爆出了某小学数学老师借补课之名猥亵多名女生的新闻。
事情已经发生,对禽兽教师的惩罚、对受害孩子的关怀及心理辅导,都理所当然。但是,同类事件频发,通常表明制度有缺陷。在痛心之余,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成年人,都必须冷静而深入思考:我们如何为不设防的孩子构筑安全的防线。
怀柔教师猥亵女生事件,在同类事件中具有典型性,它包括了相关事件的基本要素:貌似敦厚的(优秀)教师,敢怒不敢言的小学生,发生在光天化日的课堂之上,当事人曾经有前科,事件发生后学校想私了。
检点这些要素提醒我们什么?
必须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加大类似事件的惩罚力度。禽兽教师的出现,可能是因为道德沦丧,也可能是因为心理疾病,客观地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但是,把心理健康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重视相关事件的教育宣传、加大惩罚力度,形成筛查机制和震慑力,可以从源头上构筑第一道防线。
应该把小学生的自我保护列为小学常规教育。类似事件,受害者多数是小学生,多起甚至直接发生在课堂,而且持续有一段时间。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未成年的学生还不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基本权益,以及如何合理保护。专设课程,可以让学生克服面临相关事件的盲目恐惧,同时对潜在的犯罪也是一种震慑,这是给孩子构筑的简单而有效的第二道防线。
应当明确学校对类似事件的处理程序,并建立严格的究责机制。相关事件揭发出来,绝大多数源于受害家长报警。学校普遍选择私了,目的是维护声誉,进而维护入学率等利益。为了利益,隐瞒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这与黑心矿主瞒报矿难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后果是姑息养奸,纵容恶行,包庇歹徒。因此,应该建立瞒报、渎职究责机制,对类似事件及时给予处理,从而防微杜渐,构筑第三道防线。
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为孩子们构筑安全的防线——这是对怀柔受伤害的孩子们最好的安慰。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