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媒体评论>

朱述古:“蛋形蜗居”无法承载一个群体的梦想

来源: 东方早报 时间:2010-12-02 20:54:32

  刚毕业半年的北京某公司员工戴海飞利用公司设计创意,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为蜗居。该小屋利用竹条、钉子等制成。材料总成本6427元。尽管被物业驱逐过,但他已在小屋中住了两月,没有了房租负担。(《新京报》12月1日)

  我宁愿从象征意义上打量这位青年创造的杰作。这个刚刚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小伙子,实际上是一个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们在城市日夜奔忙,却很难找到自己的栖身之地。

  “蛋形蜗居”象征着艰辛的命运,又象征着不屈的精神。这个群体梦想用双手改变命运,他们的字典里永远写着奋斗,奋斗,奋斗。但他们很快发现靠拼命工作改变命运的愿望只是幻影。报道中的小戴就表示,父母年纪大了,却仍然在奔波,希望给他存钱娶媳妇,“他们不知道以他们的工资水平,在北京买套房需要工作两三百年”。房子、事业、家,每一个名词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直到把青春压得喘不过气来。

  畸高的房价不仅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也无情地浇灭了一代青年的梦想。从“蛋形蜗居”我想到了流行一时的《春天里》。这首深深感动着70后、80后的歌曲,歌词中“没有信用卡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表达的是一代青年的焦虑,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病灶。因为没有一个公平的起点,这些来自底层的青年不得不怀着深深的挫折感、相对剥夺感和自卑感投入人生的奋斗历程。如果没有社会的关爱,如果不通过制度革新为青年人的个人奋斗提供一条光明的通道,那么,如此揪心的歌词很可能成为他们青春的旁证——“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淌……”四川南充 朱述古

作者:朱述古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