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近日向海关总署发送了一份咨询函,认为中国加入WTO后的重要承诺之一就是对各类计算机实施零关税,海关向iPad征收1000元进口税与WTO规则不一致,20%的税率过高,iPad完税价格被高估。海关总署负责人则表示将于近期答疑解惑。
事情源自海关总署今年颁布的54号公告明确规定:自8月1日起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超出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物品,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海关对超出部分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税。“一部iPad要征1000块的税,我买来只有4000多。”这让喜欢到国外“扫货”的人们一时乱了阵脚。该规定随即引起质疑声。一些经常出国和留学人员甚至发出了裸奔回国的自嘲声音。
从海关总署方面来说,进境居民旅客只能携带5000元人民币以内的个人自用物品,并不是新规定。早在2007年入境个人物品征税调整后,携带物品价值5000元人民币就是起征点。海关只是严格执行旧规罢了,没有什么过错。
从商务部来说,如果媒体报道向海关总署发函属实的话,那么,商务部也没有过错。根据中国加入WTO承诺:2002年对移动通信基站,移动通信交换机,大、中、小型计算机等122个关税税目的主要信息技术产品实行零关税,2005年所有信息技术产品将全部实行零关税。按照这个承诺,移动通信设备(包括iPad手机)、各类计算机等早在2005年就应该实行零关税,现在仍然征收或者按照5000元人民币起征点征税,商务部发函指出“其违背中国对WTO的承诺”是准确的。对计算机包括笔记本电脑征收关税是众所周知。就是从香港回来,携带新购买的笔记本电脑被海关征税也是正常的。害的笔者去香港总得将携带的笔记本报关登记,避免回来被当做新购买的征税。
海关没有错,商务部也是正确的,那么,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这其实暴露的是我国长期以来税收上的乱象丛生。
首先,乱在新税种开征没有经过周密论证,随意性太大。近期,关于车船税修改引起了很大争议,关于个人所得税备受诟病,关于房产税推出百姓意见很大。针对百姓,针对工薪阶层的征税动议多又乱、随意性太强。在金融危机刚刚过去之际,按理说,应该像美国一样对百姓采取减税政策,以释放百姓的消费潜力,激活中国经济的根本动力,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打着节能减排的旗号提高车船税的征收标准,而对于公车、军车等污染最为严重者却免征,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其次,乱在执行上松松紧紧,比如:入境个人物品征税,基本上靠运气,运气好了、海关人员高兴了可能侥幸“蒙混过关”,免于征税;运气坏了、海关人员今天不高兴了或者遇到较真的海关人员时,往往倒霉被征收。这就是需要不断重申的原因,说明过去执行的就不严格。最终的结果是老实人乖乖被征税。比如:个人所得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一般工薪阶层一个也跑不掉,对高收入者、富豪们却束手无策。
再次,管理上乱之又乱。前期,财政部官员曾经说不清楚到底中国有多少税种,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既然已经向WTO做出了承诺,中国也宣布全部履行完了承诺,海关为何还在向电子产品,包括移动通讯产品、各类计算机征收关税?说明管理部门协调沟通存在很大问题。同时,随着各类商品的价格飞涨,2007年规定的入境个人物品5000元人民币的起征点是否应该提高,是否也因该与时俱进呢?
税收乱象急需改变,部门自说自话、相互掐架的现象千万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原题:从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掐架看税收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