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四川新闻网报道绵阳安县百万蟾蜍上岸,引起了村民的恐慌,相关学者曾解释过,地震征兆包含了蟾蜍集体迁徙的现象,但蟾蜍集体迁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地震征兆。回顾以往,人民网在07年9月19日就转载过CCTV的相关科学报道,以下为全文内容。

当我们来到清河村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按理来说,此时,正应该是村民们做晚饭的时间,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应该是一派十分热闹的景象,可是眼前的情况却是家家门户禁闭,地里也没有人干活,平静得出奇,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更加衬托了这里的宁静。从这里的反常表现中,记者也感到了一丝不安。
在一处竹林下,我们找到了困扰村民的身影。这个就是村民所说的包围他们的癞蛤蟆,学名叫蟾蜍。虽然它和青蛙一样都是吃田里的害虫的,但老百姓对这二者的态度,却大不相同。因为通常蟾蜍的成体是有毒的,而它的毒液就藏在表皮下,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分泌毒液来保护自己,而这些毒液通常会伤害到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江建平:只有这个癞蛤蟆就会有这样的皮肤,比较的粗早,很多的大小的疣粒。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耳喉线。
江博士告诉记者,这些蟾蜍是中华大蟾蜍指名亚种,在四川地区,成年的雌蟾蜍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3月份之间进行抱对产卵,一只雌蟾蜍一次至少可以产10000多枚卵,从卵受精到变成幼蟾大约需要60天左右,当蝌蚪变态完成后,就要转向陆地生活。可是这么多的蟾蜍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专家算了笔帐,按保守估计,如果当时要是有1000只雌蟾蜍在此产卵的话,那么村民所说的这近百万蟾蜍大军的到来,似乎就可以有合理的解释了。
江建平:当然因为从源头上来说,越距离这个产卵地越近的地方,那么它的量也就越大,那么你往远处距离越远,那么这个总体量,这个密度就自然降低了。
专家推断这附近一定会有适合蟾蜍繁殖产卵的地方,因为蟾蜍产卵的过程,都是要在水中完成的,所以水环境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江建平:在繁殖季节就是12月份到3月份这个期间,估计这个水浅应该是在1/3到1/2,那么就是四厘米,到七八厘米,那么这种状态下,就非常适合这个癞蛤蟆的繁殖,那么大量的卵产到这儿,那么就是孵出大量的蝌蚪,那么孵出大量的蝌蚪以后,经过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就会出现大量的变态幼体出来,那么这个地方地势比较的低矮,就适合它上岸。
真的像专家所说的那样吗?蟾蜍对产卵地是很挑剔的,一般流速很快的水,是无法进行产卵的。因为那样会导致卵被水冲走,而且受精的概率也很低,所以它会选择在稻田里或者是流速很平缓的小溪流,然后把卵产在那里。而大邑县清河村所处的位置是两河交汇处,按理说水的流速应该很快,可是蟾蜍怎么可能会把卵产在这里呢?一定是还有什么细节被忽视了,江博士决定下水,一探究竟。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江建平:刚才我在河滩中勘察这个水的深浅的情况,看得出来,就是看到我们这边,这个水浅多了,那边的水要深很多,大概要深两到三倍。就是河中间,那边,这个水就深多了。那么这种环境来看,讲枯水期,这边相对来讲是要浅很多,那么很明显,这边上岸的癞蛤蟆会比较的多。
原来,同样是一片水域,但情况大有不同,河的对岸水比较深,而且上游和下游的河段的水位也比较深,只有这几户民居后的这段水位是比较浅的,而且水从上游流下来的时候,在这片水域正好形成了一个相对平缓的洄水湾,在枯水期的时候,这里的水位大概只有六七厘米,江博士说这样的水深恰好适合蟾蜍的产卵和发育。由于很少有鸭子、水鸟等天敌,所以蝌蚪的成活率应该很高,那么变态完成后的小蟾蜍在此登陆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江建平:这个就是那个癞蛤蟆产卵的环境一般是这样的,就是相对静水的环境,这个河里面虽然是流水,但是这个流水比较的缓,看是像静水,就是说流水很缓的这种河段,那么有些回水塘,如果有浅滩的回水塘 水比较浅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更适合它产卵。
很多村民也都被这种奇怪的现象所吸引,站在田间地头观望。他们也都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所以都感到很好奇,但是随着蟾蜍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好奇心也逐渐变成了不安。一夜之间竟然被蟾蜍大军包围了,这是天灾还是人祸?是巧合?还是预兆?不安、恐惧的情绪在村子里肆意地蔓延……
村民:有点害怕,因为是密密麻麻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密密麻麻的,地下都是,就是田间,都有。
近百万只蟾蜍就像是事前约好了似的,突然集体出现在这里,由于数量多得数都数不清,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被它们霸占了,这也是植树华和很多村民渐渐产生恐惧的原因,这究竟是怎么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偏偏到这儿来呢?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在大家的心头酝酿,会不会是要出什么祸事呢?
村民:当时的猜测,有鬼一样的嘛。他们猜测说要造洪水了,山洪暴发了。
村民:我就是担心水。你看那上头。以前发生过,就是地震那年,房子都破了。害怕再次发生。
村民:因为每次在暴发山洪之前,都有动物,都是一些有反常的表现,我们想,这个事情会不会造成自然灾害。
村民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前些年暴发过山洪,当时所有的家庭几乎都遭了灾,很多人流离失所,提起当时的情景,很多村民还不寒而栗。而山洪暴发之前的两个小时,很多动物都像集体搬迁似的夺路而逃,那么这次蟾蜍的大规模出现,会不会又是山洪到来的前兆呢?大家能不能躲过他们认为即将可能出现的这场灾难呢?
植树华婆婆:大家还是考虑商量,准备车,把东西搬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概三个小时后,蟾蜍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村民的担心和恐惧感也越来越强。
六个小时过去了,村民担心的灾难并没有发生,而就在此时,蟾蜍的数量开始迅速减少,没过多一会儿,数量如此巨大的蟾蜍大军,很快地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它们去了哪里呢?突然的出现、迅速的消失,这应该不会是巧合那么简单吧?可是村民的担心和恐惧并没有丝毫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