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过半百、生计无着的赖昌星来说,当年带出的钱已基本用完,他的前妻和孩子们也回了中国。也许被遣返回国,对他也是一种解脱。
拼图赖昌星
本刊记者/赵晓秋 综合报道
2011年7月23日16点26分,中国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大批记者围在接机口。
航班AC029在停机坪上缓缓停下。飞机深蓝色尾翼上的枫叶异常醒目,这架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飞机正是记者们焦急等待的目标,因为赖昌星就在这架飞机上。
带着手铐的赖昌星被两名中国警察带下飞机后立刻被押上机场巴士。在机场一栋楼内,中国警察将赖昌星的手铐打开,“对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的赖昌星实行逮捕”,警察宣读了逮捕令。至此,作为新中国第一经济大案主角的赖昌星在潜逃12年后终于归案。
放牛娃、走私犯、外逃犯,这位渐渐淡出人们记忆的人到底拥有怎样的故事?本刊试图拾贝公开报道的点滴细节,拼图出一个完整的赖昌星。
走私大鳄
1958年出生的赖昌星在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在赖昌星本人的印象里,贫穷一直是故乡留给自己童年的记忆。
少年时代的赖昌星就显示其商业才能,他不满足于下田劳动所得,很早就学会去收水果、卖冰棒。与其他农村孩子一样,赖昌星上学很晚,直到9岁才踏入学校的大门。
小学毕业后的赖昌星种过地、挖过水井和防空洞,长大后开过汽车配件厂。后来,赖昌星开了一家纺织机械厂。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日后成为他妻子的曾明娜,她成为赖昌星日后“生意”的得力助手。之后,他又相继开办印刷厂、雨伞厂,并从中积累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
1991年4月,赖昌星通过关系取得香港居民身份,1993年6月在香港注册了远华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年初,赖昌星以港商的身份回到福建,成立了厦门远华电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逾亿元港币,之后又于1996年成立了厦门远华集团有限公司。赖昌星的电子公司专营芯片走私。之后,走私范围迅速扩张至植物油、石油、香烟、汽车、化工原料、纺织原料、通信器材等。
几年间,远华集团已成为厦门闻名遐迩的大型企业,旗下有全资公司7家、控股公司5家、参股公司1家。赖昌星几乎把全部家族成员拉入伙,打造家族式走私集团。走私帝国架子搭好后,赖昌星开始千方百计地笼络一线领导。
调查结果显示,厦门海关从关长、局长到基层人员共计160多人被买通。此外,远华集团还买通了一批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口岸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金融单位的工作人员;其中,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20多人,最高职务者为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李纪周。
赖昌星在国内生活一直阔绰、糜烂,其为贿赂政府官员和作为自己消遣所盖的“红楼”,一度成为警示官员勿贪污腐化的反面教材。
1999年4月,一封长达74页的举报信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信中反映厦门关区存在特大走私问题,而且涉及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举报信里还提供了一些单据和查处线索。
1999年6月,由中央纪委、监察部、海关总署组成的调查组悄然抵达厦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调查组最终发现自1996年以来,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在厦门关区走私进口成品油、植物油、汽车、香烟、电子器械等货物总金额高达500多亿元人民币,偷逃税款超过300亿元人民币。300多亿元的概念是:1996年,也就是赖昌星走私那一年,全国财政收入才6187.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