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60年代至今,我已记不住来过这个院落多少次了。但印象较深的有三回。第一次是在“文革”前,我刚调到全国政协机关不久,跟随一位负责同志前来拜访。浩女士...
溥杰与浩女士的结合,无疑是“日满亲善”的政治联姻。这在溥仪兄弟是一清二楚的。但在浩女士,却对政治联姻的实质没有觉察,她对政治也不感兴趣。她想的是如何顺从和侍候丈夫,尽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职责。早在日本东京降重婚礼后的新婚之夜,溥杰就发现浩女士不仅有着花容月貌,而且有着善良的心。后来,随着岁月流逝,有了第一个女儿,第二个女儿,溥杰可没有像他的皇兄那样想入非非,自找苦吃。他更加深沉而实在地感觉到的,是浩女士的恩爱和温馨。那一对活泼可爱的女儿,更给他们七八年的夫妻生活增添了欢乐。
然而在严酷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家庭生活(包括爱情)却又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溥杰在伪满洲国的地位和作为,使他和他的家庭受到了政治激流的冲击,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所幸的是种种冲击和磨难,并没有导致溥杰夫妇家庭生活的毁灭;恰恰相反,伴随着爱新觉罗·溥杰政治上的新生,他们的家庭、爱情,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呜呼!满腹狐疑的溥仪越加提心吊胆,坐卧不安。溥杰夫妇回东北后,他不再同溥杰说任何心里话,溥杰的妻子送来的食物他一口也不尝。遇上非与溥杰同桌吃饭不可的时候,桌上凡是浩女士做的菜,他都等溥杰下箸之后才略动一点,决不多吃。
溥杰转年就要做父亲了,溥仪更加心惊肉跳。他自己虽然是后妃俱备,无奈没有一儿半女。如果弟弟一旦得子,帝位必将为侄儿所继。溥仪接二连三地算卦,想搞清浩女士的肚子里究竟是男是女。溥仪推想,关东军要的就是一个日本血统的皇帝!而他本人和溥杰夫妇,都可能在浩女士一旦生子之后死于非命。但他没有把这个看法对溥杰吐露,他要等到浩女士的胎儿呱呱坠地之后再说。


事情好像在与溥仪做游戏,浩女士头胎生下一个女儿,取名爱新觉罗·慧生。两年之后她又生一胎,生下来的还是一位千金,取名爱新觉罗·嫮生。溥仪还没有来得及第三次卜卦算命,伪满洲国就伴随它的日本主子覆灭了。他和他的弟弟溥杰都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以后被移交到新中国的战犯管理所,开始走上新的生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