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是实践“重镇”。在菜园镇,学生们帮助村里发展养鸭项目,照顾孤寡老人,辅导小学生学习;在羑河村,他们积极开展清雪抗灾工作,帮助村里食用菌种植户制定抗灾补救措施,使村民损失降到最低。
学生逐渐“进入状态”,但这毕竟是实践见习,真正离开校门走向田野,他们能够走多远?
“我们河南农大全校每年毕业4000多名学生,而每年到学校招聘的涉农单位提供的岗位都在1万个以上,刨除非涉农专业的学生,每名涉农专业学生可供挑选的岗位都在两到三个,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宁愿飘在省会大城市呢?”
张琼以一名农业大学校长的身份呼吁,要给大学生打造好到农村去创业的良好环境,不要把孩子们扔到农村就不管不问了。要多理解大学生,在他们创业成功之前,得先让他们吃饱饭,有地方住,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足够的补贴。然后,还要出台政策,在待遇、身份、医保等方面确保大学生“村官”能流动,看到更进一步的希望。
“村官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否真正满足基层需要?张琼说:“我们这个专业的最大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所以,虽然是‘科班出身’,但也不是纯粹的学院派。我们还要继续探索,让学生走得更远。”
截稿之前,刚在郑州二七区大学生“村官”乡村(社区)工作站实践一个月的学生张盟,已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正式被二七区录为大学生“村官”。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