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到sohu上《中学语文鲁迅作品被指生涩难懂几乎成教学鸡肋》的文章,文章虽然是中性的,只是陈述事实,鲁迅的作品遇到了尴尬。
而我,一个从小被鲁迅文章苦恼的人来说,总是觉得“深受其害”,“不得不说几句了”,因为每次考试总要考他和他的文章,从小到大,没有一个老师不把鲁迅当神看。而我,读书的10多年中,最“可恨”的人就是他了,本来语文就不好,有了“他”,“竟然厌恶语文了”。当时不敢同老师谈鲁迅,也就是和同学发发牢骚,总是认为鲁迅的文章基本上是“狗屁不通”,看凤凰卫视的时候,居然李敖大师也有同感,呵呵,崇拜啊。
鲁迅可以说是一代政治作家,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那是由环境决定的。现在环境变了,在我看来、也在李敖大师看来,他的文章是没有“文学价值”的,仅仅只有政治价值。因此,中小学教育中应该抛弃他了,至于大学,则看各人的兴趣而定,认为需要研究鲁迅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他,没人反对。
现在,那些为鲁迅叫屈的同志,也可以冷静思考思考这种现象了,共产党都讲“与时俱进”,而你们这些追逐鲁迅的文人为什么不“与时俱进”呢。鲁迅的文章到底是不是要这么多在中小学教育中?是文学方面有很深的价值?还是政治方面有很深的价值?如果非得要这些,我认为政治部分已经彻底过去了,如果非要有政治方面的价值,我看可以放到历史部分讲鲁迅,顺便把他这类的文章也讲了。至于纯文学方面的文章,倒是可以选择几篇放在高中课程中,注意,我说的是高中不是小学、初中,因为高中的同学应该有自己的鉴赏力了,尤其是对“狗屁不通”的语句。
当然,李敖大师太牛逼了,他可以把鲁迅批判得体无完肤。而我,受鲁迅“教育”多年,多少还是对少年时的时光有些留恋。“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于语文老师模仿“教书先生”的滑稽动作,至今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