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两国庞大的海基力量,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在世界任何海域内,用于威慑铁幕下的双方。下面,我们简单看看美苏冷战期间的战略巡航,透过曾经的历史看看我国海战略核力量未来会怎样发展。
冷战初期的核力量
美国最为冷战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头羊,利用二战后庞大的金融、科技地位,自然不会放弃自己一家独霸的地位。但是苏联的强大不会是美国所能阻挡的。
所以在冷战的初期,美国极力发展军事装备,美国在1954年建造了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但美国人并没有停下脚步,同时对核技术应用也处在不断探索应用中,一直到1958年,美国只是建造了几艘小批量的产品。
到了1969年,美国已经建造了1艘“鹦鹉螺”号、1艘“海狼”号、1艘“白鱼”号、4艘“鳐鱼”级、6艘“鲣鱼”级、14艘“长尾鲨”级和25艘“鳟鱼”级,一共53艘攻击型核潜艇,其中“鲣鱼”级、“长尾鲨”级和“鳟鱼”级都是性能出众的、技术成熟的艇型。
同时,美国在50年代末建造的“鳟鱼”级艇身发展出了美国第一代战略核潜艇,同时也可以被称为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级,该艇在1959年下水,一共建造了5艘,每艘上面可搭载16枚北极星A1导弹,射程2200公里。
而美国人并没有停下研制新的战略核潜艇的脚步,美国发现利用海基这个平台,可以进行隐蔽部署核反击力量。随即美国开发出了第二代“伊桑艾伦”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上面搭载16枚“北极星”A2导弹,导弹射程28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