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鸟1号
HN1即红鸟1装备型,分为陆射型(HN-1A,射程600公里)与空射型(HN-1B,射程650公里)。1988年进行第一次低空掠面导弹试验,1992年装备部队。红鸟1外形与俄国的Kh-55相近,具有两个平直可后折的机翼,可折立尾,水平尾翼在弹体尾部。可携带1枚300至400公斤的传统弹头或九千吨当量威力的核弹头,其导引方式采用中段惯性导引(INS)、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地图(1994型),并运用电视照相装置标定与进行目标修正(1994夜间型),在能见度极差状况下,命中圆概率误差为5米,但这种说法可能过于乐观。无线电高度表可以控制导弹在20米高度飞行。发动机装在尾部,弹体下方进气。该导弹长6.4米,翼展3米,直径0.520米,重1400公斤,弹头重300到400公斤。速度0.75马赫,巡航高度为20至6000米。中国轰-6D飞机可配两枚该型导弹巡航。

资料图:红鸟2000
红鸟2号
分为陆射型(HN-2A/B,射程1800)与潜射型(HN-2C,射程1400公里),其导引方式与红鸟1号相同,其潜射型配备于039型潜舰,并可以装置于该潜舰的533毫米鱼雷管上,以垂直方式发射。该型导弹于制导方式与红鸟1号基本相同,理想精度可达3米,速度0.9马赫,巡航高度为15至7000米。全重1400公斤。1996年装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