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一些中国制造的武器在技术基因上,与俄制武器存在共通之处。随着中国制造武器的性能不断提高,且具有价格优势,俄方由此产生了丢失市场份额的顾虑,这已成为深化和拓展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主要障碍。
中俄是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元首高瞻远瞩,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民间友谊。这些都构成了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得以持续和积极发展的充分条件。

除此之外,随着科技迅猛发展,高技术武器的技术寿命周期越来越短,研发投入却越来越大,采购价格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即使是美国这样的科技和 经济超级大国,由于技术难度大和无力继续投入,处于研发进程中的一些新概念和高技术武器纷纷下马。对此现象,中俄均应高度重视。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如果仅 出于满足单纯的装备、技术或经济需求,且仅局限于制成品范围,则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堪忧。

基于此,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内容,应从以武器系统、设备和零部件采购为主,转向以合作研发和联合制造为主。这样,不但可有效消除在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上存在的上述障碍,还可增强双方在军事、政治乃至具体行业领域的战略互信,推动双方军事技术合作的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