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相对沙特等国的整个军事干预计划,已经结束的“风暴行动”只是初试牛刀,整个行动实际分为6个阶段。前2个阶段的工作已在3月26日的空袭之前通过情报侦察完成,包括确定打击胡塞武装的政治中心、部队集群、指挥中心以及消除电子战能力等。空袭行动是第3个阶段,目标是利用空军完全控制战局。根据沙特军方的作战规划,不久将会展开第4个阶段的行动——以也门总统哈迪的地面部队和联军地面部队为主角展开地面进攻。未来还要继续第5和第6个阶段的行动,包括利用15天至30天时间,向也门境内部署大量联军部队,彻底消灭胡塞武装,以及帮助重建也门政府等。
目前地面进攻打响在即,也门和沙特边境有15万联军集结待命,一旦发生转机,旋即开赴也门战场,也门局势仍不容乐观。
也门乱局缘何而起
胡塞武装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其前身是“青年信仰者”组织。该组织由侯赛因·胡塞创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一直活跃在也门政坛上。2004年,因政见水火不合,侯赛因·胡塞发动反政府武装叛乱。同年,侯赛因·胡塞被政府军击毙,叛乱随之转入低潮。他的亲弟弟马利克·胡塞拾起权杖,继承了“青年信仰者”,并将之改名为胡塞武装,继续从事反政府武装行动。
现在的胡塞武装主要由也门北部什叶派的部落力量构成,其领导头目欲效仿伊朗建立“神权也门”,实行政教合一。和其他许多中东国家一样,也门国内宗教势力也分为两派。其中,逊尼派占60%至65%,什叶派只占35%至40%。从人口比例上看,胡塞武装的支持力量并不占优势,但胡塞武装长期盘踞在也门与沙特边境地带,多年的战火磨砺使该组织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保持着顽强的斗争能力。
2010年,在海合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简称)和联合国的斡旋下,胡塞武装与也门政府签订停火协议,结束了长达6年的武装冲突,也门才迎来短暂、脆弱的和平。但胡塞武装和也门政府的“恩怨情仇”并未被一纸协议掩盖,双方之间深层次的政治矛盾、利益纠纷和宗教分歧仍然在积聚和酝酿。
再看也门政府,为何在胡塞武装的打击下,如此不堪一击?
2011年前后,在美国等西方势力的策动下,西亚、北非地区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相继爆发动乱,开始了政治上的大洗牌。其中也门是唯一一个通过协议实现权力和平交接的国家,被美国视为中东国家政改的典范。耐人寻味的是,也门这个曾经被美国看好的国家,其政府在此轮危机中却表现出了脆弱的一面。
也门政治制度的不稳定和各派政治力量的失衡,是导致此次也门政府面临危机的重要原因。目前的也门实行共和制,也门的政治体制建立在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基础之上,但各党派之间利益分歧重重,政治力量并不均衡。什叶派虽是也门的少数派,但也占到全国人口的近40%,其分量不容小觑。然而,在逊尼派主导的政府中,什叶派的政治经济诉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