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4年11月份,中国最大航展珠海航展如期举行,俄罗斯携带了最新“苏-35”战机参与此次盛会。“苏-35”的精彩表演征服在场观展的中国民众。而中国军方和政府高官也对“苏-35”产生兴趣。当年11月12日,中国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参观俄罗斯苏霍伊站台并观看了“苏-35”模型;一名中国空军少将还坐进“苏-35”驾驶舱并与俄方人员交流。最具看点的则是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亲自登上“苏-35”。至此,舆论普遍认为,中俄“苏-35”谈判前景一片光明。而此前纠结的购买数量也得到解决,中国将至少购买24架“苏-35”。
然而,珠海航展过后,有媒体就传出俄罗斯在谈判设置障碍,主要集中于战机标准等技术细节上。报道并未透露具体细节,但表示中国希望根据自身需要作出某些特别“调整”,而俄方则安排如下:开始提供标准飞机,后单独同苏霍伊签署合同对技术进行修改。此外,就在这一当口,印度横插一脚,俄媒称俄印将在“苏-35”的基础上研制一款超级“苏-35”。

苏35战斗机
经历上述变局后,中俄“苏-35”谈判前景变得并不明朗。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亚历山大?福明在2015年3月27日表示,中俄“苏-35”谈判协议尚未签署。而此次消息人士的爆料反映出中俄“苏-35”谈判可能已经解决大部分技术难题,主要障碍则集中于军售价格:俄罗斯漫天要价,中国则坚决反对。

苏35战斗机
那么俄罗斯为何要漫天要价呢?赚取利润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因为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一直实施被媒体称为的“小白鼠战略”。俄罗斯借帮助印度研制“塔尔瓦”护卫舰,完成了现代化且具备隐身功能战舰的设计和建造,并使其服役;印度并不满意的苏-30MKI使得俄罗斯借此完善了新式战斗机的设计;故障频出的印度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则使得俄罗斯重新获得航母改装经验和设计制造能力。而一向精明的中国人显然不愿意当做小白鼠,毕竟对已经成功开发出“歼-20”、“歼-31”隐身机,设计建造052D驱逐舰,以及改造“瓦良格”的中国来说,进口苏-35只是需要其中诸如发动机等技术,而类似火控、气动外形、总线通信等技术,中国已经相当熟稔。因而中国没必要投入大量资金帮助俄罗斯升级自身技术。
而对俄罗斯而言,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俄军工企业的自我升级能力恐怕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会迟滞俄罗斯空军未来的换装计划,近日俄罗斯高官称将缩减T-50隐身战机采购数量便是一例。而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的不断投入,以及产业不断升级,中国需要俄罗斯的技术将会越来越少。此时俄方再次拿价格要挟中国,实在是短视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