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前,受到诸多媒体和网民关注的《河北高校教师骗奸女大学生》的新闻随着河北大学开除了涉事教师袁某某之后,似乎已经告一段落。然而,接下来几个月里,这一事件却又发生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连续剧情,令人不禁疑惑,这个之前一度让大家同情的女大学生张某,究竟要“闹哪样”?
剧情一:
临近2016年高等院校毕业季,张某的家属(其母亲等)来到河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要求代领张某的毕业证。该校领导根据张某在校内表现以及暂时无法对其作出评定的缘由,准备暂不予以向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谁知,此举引发张某母亲的巨大情绪波动,先是瘫倒在沙发上,继而又滚到地上,称旧病复发。然而让人惊奇的是,与其一同来的亲属们,此时竟不是第一时间去对其予以救助,却在这时拿出了手机不断地进行拍摄。但大学办公室里的录音录像设备也早已录下了事件的全过程。最后,因担心张某母亲继续来学校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校方被迫将张某的毕业证发给了她母亲。但让人惊讶的是,在当晚张某母亲的微博中,就发布了这一消息,并@给了国内诸多媒体公众平台——称校方无理进行刁难、将她气病云云,还附上了其同去亲属拍摄的照片,真相如何,让人疑惑,却又让人感觉似乎一目了然;
剧情二:
“受害人”张某在互联网上发布《河北高校教师骗奸女大学生》的消息后,国内多家媒体予以了报道和跟进,保定市公安机关也多次传讯文中提到的涉事教师袁某某,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了不予立案的结论。河北大学也对袁某某给予了开除公职的处罚,但事情到此却并没有结束。张某及其家人在此事曝光后,张某亲属找到袁某某的家人,要求袁某某对张某予以精神及身心赔偿,赔偿金额也从人民币110万、80万,一路降到了50万,但都被袁某某家人以对方涉嫌敲诈勒索为由予以拒绝。此事也让广大读者和网民感到疑惑,这个赔偿款金额张某及其亲属是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的呢?为什么赔偿金额也能随随便便的一会一百多万,一会几十万呢?既然自认为有理,为什么不去人民法院对袁某某进行起诉呢?
剧情三:
2016年5月29日下午7时,“受害人”张某的亲属三人,来到袁某某家,公然进行打砸,砸坏了袁某某家的玻璃及防盗门,袁某某的家人向接到报警赶来的保定公安局莲湖分局东关派出所的民警出示了遭到打砸的现场监控视频,并要求警方立案。但事情过去快一个月了,却再没有任何消息。
根据最高检及公安部关于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相关规定,损害公私财物价值在五千元以上的、纠集三人以上损害公私财物的,公安机关都应予以立案追究相关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根据提供的监控视频和其他行为,张某亲属三人已经构成了立案追诉的要件。后又有报案几次至今,过去快一个月了,保定市公安局莲池分局东关派出所,仍没有按法律程序依法立案。
剧情四:
2016年6月25日一大早,保定市的大街小巷,忽然到处贴满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占据半幅启示的是涉事教师袁某某的大幅照片,内容是“骗奸女生”的袁某某打伤张某家人藏匿……有见到者速将其扭送公安机关云云。根据此前公安机关的结论来看,此事件经过当地公安部门的反复调查取证,已经确定袁某某并不构成违法犯罪。而袁某某也因此事造成的恶劣影响被其此前的工作单位河北大学开除了公职,无论如何,对于涉事教师袁某某来说,此事造成的影响对他来说,用身败名裂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那么,张某及其家人,为什么又要用上个世纪一度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这样的形式来继续不依不饶呢?毕竟,无明确证据侮辱诽谤他人,也是违法犯罪行为呀?张某和家人为何如此有肆无恐?真的仅仅只是在利用的公众的同情吗?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呢?
中国是法治社会,社会上的一切行为都应由法律来进行规范。河北大学女生张某因此前感情上的坎坷遭遇,曾经一度让广大网民深切同情,并由衷希望她能振作起来尽快从阴霾中走出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从上述张某及家人的种种行为来看,却又让我们深深地为张某感到担忧——怎能因为一时的偏执,而淡漠了法律,又怎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走向违法犯罪的边缘呢?法律是公正的,我们真切的希望张某及家人,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