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9日温州法院网上终于公示了一则“龙湾检察院公诉部门已将王秋麟逃税和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案件向龙湾区法院提起公诉”的信息。这则看似寻常的法务信息,却引发了温州市民的热议,一起寻常的诉讼之所以会引发街头巷尾的讨论,说起来还跟这件案子背后两个相关的人物有关。
这几年,李小华与王秋麟这两个人,在温州可谓家喻户晓,原因都与这个诉讼案件的取保候审有关。范先生,系温州市一名普通百姓,几年来一直致力向相关部门举报王秋麟涉嫌的相关案件,也正是因为范先生的努力,才促成了公示信息的中提及的公诉。另外一位同样“知名”的李小华,李小华是温州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政委,他这几年“知名”的原因,是总与嫌疑人王秋麟牵扯在一起。
范先生与王秋麟的关联,要从2010年说起,当时范先生与嫌疑人王秋麟合伙成立了浙江晶德公司,范先生投入高达1335万元的投资款。王秋麟通过设计制作虚假数据,骗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以及串通家人进行虚假诉讼(详情见后附(2014)温龙开民初字第152号判决书)等方式,将范先生的投资款项悉数侵占。范先生报案后被警方直接以“没有诈骗事实”为由,多番推诿,不予立案。
而李小华进入大众的视野,则是2015年,2月4日这晚王秋麟因涉嫌偷税的案件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2月5日凌晨0点20分,就是这位李政委通过中间人的牵线,在冬天寒冷的夜里亲自驾驶其雷克萨斯浙C-6688G小轿车驱车30多公里到达开发区公安分局,以市局督查支队政委的身份,为王秋麟以“重大疾病”为理由办理取保候审,并签字担保。
后此事经相关部门查实,一时引得大众哗然,李小华身为执法者,本应最大程度的守护好百姓正当权益,惩处犯罪份子,然而他所行的却是“涉嫌干预、阻挠嫌疑人所涉案件曝光”,甚至不惜为此亲自为其担保,与其社会身份严重相悖。而受害人范先生,千余万巨款被蚕食一尽后落得个求告无门,然而又正是这个身处弱势的受害人,一直在试图凭籍个人的努力,将嫌犯送上被告席。一个要“护着”,一个要其罪有应得,如此一来“强大”的李小华与“弱小”的范先生之间不成比例的博弈,便成为街知巷闻的热点。
因着李小华等人直接或间接的介入王秋麟的案件,一方面是王秋麟越发有恃无恐,另一方面却是部分执法者的渎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015年7月,王秋麟因虚开增值税发票移送龙湾检察院审查起诉,龙湾区检察院检察官胡芳芳不按规定对其实行强制措施,直至10月“王秋麟违规取保候审”的材料被送达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才逮捕王秋麟……
2015年8月,温州市纪委信访室工作人员,称“李小华给下属单位经办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担任保证人是合法的,不涉嫌违规违法办案”并劝举报人不要再向上级举报李小华,反正最后还是属于温州市公安局纪委管理……
同年,王秋麟多次被举报涉嫌逃税案金额远超已被查实的32万,并附相关证据,龙湾区检察院迟迟不予受理,亦未联合税务部门依法对该逃税案的相关财务账册进行审计……
2015年10月,因先后举报王秋麟、胡芳芳等人涉嫌渎职,举报人被龙湾人民检察院约谈,被举报人胡某直接参与访谈,选择性记录约谈内容……
2015年10月,举报人提供载明公司分工的晶德公司股东投资协议,以及《要求龙湾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查清涉案金额并作出逮捕王秋麟决定的申请》,并王秋麟案的相关证据,至今仍去向不明……
公职人员的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其言行举止无一不牵动大众的视线,李小华、胡芳芳等人素餐尸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行止背后,是老百姓的失望,是民心的丧失,导致民众对执法者产生信任危机。无怪乎民间会自发的传出,关于王秋麟案件一直悬而未决的因由,许多版本的传闻中,流传最广的是:起先王秋麟等人为逃避诈骗犯罪不被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通过中间人花重金让这些腐败官员来包庇自己的犯罪事实,来逃避法律的责任,时至今日这些腐败官员可能又有重要腐败证据已在王秋麟和其家属手上,可能只能玩命来包庇王秋麟逃避刑事责任和避重就轻,用原先拖延手段,改为用现在速战速决,草草结案只追究王秋麟涉税案件,好让王秋麟等人逃避法律责任……
传闻或不可尽信,但一天不查明案件的直相,传闻就不会止息。李小华等所代表的执法者,与范先生所代表的受害人(老百姓),因王秋麟的系列案件,呈现在大众心中的错位形象亦将越发深刻。理应惩恶扬善的执法者涉嫌包庇嫌犯,而受害人茕茕孑立的奔走,只为求得一份公正。老百姓凭一已微弱的力量,在做本应由执法者去做的——将犯罪嫌疑人审之以法的事,执法者却在扮演一个与之相对的,不光彩的角色。
或许范先生这样的老百姓,凭借自己弱小的力量,到最后也很求得一个理想的结果,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还要更多的依赖法制的透明和健全的监管机制。范先生们的坚持与勇毅,在握着权柄的“李小华们”眼中,大概也只是萤火之光不足为虑,然而民心不可废,民意从来都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安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