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法制>大家看法>

儿子帮前狱友诈骗老父30万续:父亲称不会原谅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0-12-02 21:58:28

  本报讯 (记者孙莹)“我不会原谅他,法院怎么判他都行,枪毙都行!”说这话的赵先生被儿子伤透了心。昨天,在石景山法院的法庭上,赵先生和儿子赵阳的坐席相距不到一米,只不过一个是受害人,一个是被告人。赵阳被控与刑满释放的狱友张磊一起谎称做生意,骗了自己的父母及朋友共计30余万元。

  他的工作就是和父亲要钱

  赵阳和张磊都是北京人,二十多岁。2006年,俩人分别因招摇撞骗、寻衅滋事被判刑,在看守所相识一起坐牢。昨天俩人又一起坐在了法庭里。赵阳的父亲作为被害人就坐在离儿子不到一米的位置,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受审。

  公诉机关指控称,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间,被告人赵阳、张磊谎称做酒水生意,多次向赵阳的父亲“借”钱,共计285000元。2008年3月间,俩人还以同样的借口,骗了汪某、郝某55000元。赃款均未起获。

  张磊除了对部分诈骗数额提出异议之外,表示认罪。但涉嫌骗自己亲人的赵阳在整个庭审过程中从始至终不认罪。

  “2007年7月,张磊找我,说酒水生意挣钱,让我跟他一起做,给他投钱,按利润比例给我分成。我和父母说了之后,父母就借钱给张磊,第一次给了5000元。”赵阳说,“直到2008年春节前,父母说张磊已经拿走了30万元。其间,我每次问张磊,他都说是在做生意。”

  “你有没有说你和张磊一起做生意?”公诉人问。“我没说一起做生意。”赵阳一口咬定。“没有谈你的工作,那你父亲为什么借钱给他?”公诉人追问。“我爸觉得这孩子不错。”“你从张磊那儿拿钱了吗?”公诉人接着问。“当天他就给了我1000元,说是利润。”

  “还没做生意怎么有利润?”

  “他说用4000肯定有1000元。我不认为这钱是从那5000元里给我的,就是张磊从自己兜里给了我1000元。我认为这笔钱和我父亲那5000元钱没关系!”赵某声音高了八度和公诉人争辩。

  不过拿提成这件事,赵阳并没有和父亲说。赵阳解释:“我是个成年人,没必要什么事都跟我父亲说。”

  “你从张磊那儿拿了多少钱?”赵阳想了一会儿,说拿了8万,并强调这是给张磊打工挣的钱。“你打工时替他干过什么?”“他没给我安排什么事。”不过根据赵阳的说法,在打工期间,除了陪张磊去过酒吧之外,他帮张磊做的事就是和父亲及朋友要钱。

  同伙指认对方为钱骗父

  张磊在法庭上的说法和赵阳相悖。“从第三次开始,我们就说开了,他知道我根本没有做生意。”张磊说,赵阳自称父亲不给他钱花,索性就用这种方法弄点钱,如果出了事反正是自己家的钱也不怕。

  公诉人当庭宣读了赵阳在公安机关的供述。当时赵阳说,张磊能骗出钱来,就是因为自己和他做生意。他后来知道张磊根本就没做生意。当被问到为什么明知张磊骗钱,还不和家里说时,赵阳表示,他想要这个钱,如果说了父亲就不会再给钱了。

  “这些话是我说的,但我不明白怎么能通过这些看出我分赃。有什么证据说我参与诈骗?我没向受害人拿一分钱。我根本就没有参与诈骗。”赵阳在法庭上不停地反问公诉人。

  父亲表情漠然没有泪水

  虽然就坐在儿子一米开外,但赵先生在儿子受审过程中只是偶尔看他一眼,表情漠然。没有愤怒,也没有泪水。赵先生说,儿子赵阳骗他说是在学校里认识的张磊。“要是我知道他们是号里认识的,我根本不会给钱。”

  除了赵家父子之外,还有一对母子也在法庭相见。作为证人,张磊的妈妈被请进法庭作证,除了接受询问和查看证据,泪眼一直注视着儿子张磊。

  “张磊急着还人家钱,家里没有值钱的东西,只好把房子卖了。其实我真的不愿意卖房子。”张磊母亲哭诉的声音虽然不大,却撕人心肺。听着两位家长在法庭上的话,旁听此案的人都在感叹两个家庭的悲剧。

  此案没有当庭宣判。休庭后,赵阳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不愿提起儿子。“我不会原谅他,法院怎么判他都行,这孩子我不要了,枪毙都行。”赵先生气着说。

  “如果今后赵阳出来您对他还有什么希望吗?”记者问。“我对他没任何希望。太伤心了。”

  专家释法

  孩子骗父母钱同样受罚

  公诉人表示,赵阳、张磊二人共同实施犯罪,谎称二人合伙做酒水生意,骗取钱财。利用并亵渎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必须予以刑法上的处罚。

  法律专家表示,诈骗行为不会因犯罪者和受害者是亲属关系就不追究责任。按照刑法的规定,只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钱财,让被害人因虚构的事实形成错误认识,造成财产损失,就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达到3000元,就算数额较大,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5万元属于数额巨大,20万元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只不过,当父母知道是孩子骗钱时,基本都不会报案。被害人不报案也就不会形成刑事案件。”法律专家表示,目前法院审理的诈骗案件中,比起熟人朋友或陌生人诈骗的案件,亲人间骗钱的很少。

作者:孙莹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