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专题-娱乐-社会-图片-问吧

主页>娱乐生活>娱乐要闻>

麦田守望者作者去世 “垮掉的一代”影响全球

来源:重庆时报 时间:2010-01-31 09:58:46

《麦田守望者》作者去世

传奇“遁世”作家、《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美国当地时间27日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从他上世纪成名后的50年代开始选择在美国东北部的新罕布什尔州考尼什镇山区隐居以来,任何关于他的一点点小消息都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这正说明了人们仍是多么关注他,主要原因,便是他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人生·从事反间谍工作


  1919年1月1日,塞林格出生于纽约曼哈顿的一个犹太家庭。15岁时,他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塞林格报名参军,后来从事反间谍工作赴欧洲参战。1946年塞林格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获得了很大成功,使其一举成名。


  爱情·与19岁女孩忘年恋


  在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九十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虽然从未放弃写作,但他在1951年之后,就很少公开出版自己的作品。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功彻底让塞林格无衣食之忧,这本书仍给他带来每年版税收入的大部分(如今在美国每年的销量仍达20万册以上)。塞林格曾有过两段婚姻,而最惹人注意的却是他在1972年与名叫乔伊斯·梅纳德的19岁耶鲁大学女学生相爱并同居。但这段相差34岁的忘年恋因为枯燥的隐居生活而加深了两人之间的矛盾,终于两人的关系在十个月后破裂。


  生活·不易相处曾告女儿


  塞林格一生极其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接受采访,不轻易授权出版作品,他的女儿曾未经父亲同意,写了一本塞林格传记,被塞林格告上法庭。而在塞林格情人——乔伊斯·梅纳德的传记《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中讲到,塞林格很讲究自己的饮食,他不吃经过温度超过150摄氏度煮熟的食品。他不吃冰淇淋,他认为那是垃圾。每次他陪他的儿子吃完冰淇淋后,他回到家,马上就用手指头放进嘴里抠,直到把吃进的东西吐出来。


  塞林格的名字总是与《麦田里的守望者》联系在一起,这本出版于1951年的小说成了真正的当代经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极大影响,至今各语种文本的销量已经超过6000万册。


  揭示“代沟”引起共鸣


  在这本小说里,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主人公霍尔顿从离开学校到曼哈顿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正是此书的两大主题,它揭示了“代沟”的存在,高扬个性自由的旗帜。霍尔顿对成年人主宰的世界的反叛,更能让处于此年龄段的青少年产生深深的共鸣,在青少年读者中反响强烈。


  “垮掉的一代”的象征


  书中主人公也成为美国二战后“垮掉的一代”的象征,美国学校曾将其列为禁书。后来,《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为美国学校必读书。《麦田里的守望者》直接影响了一类小说的创作,许多以青少年成长为题材的小说经常被人拿来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相比较,但迄今无一能将之超越。同时,这本书在中国也有无数知音,有人曾把《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正式出版评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最令人难忘的阅读事件之一。


  刺杀里根让书“名声大噪”


  同时,在国外发生的几件事也让塞林格一次次“名声大噪”,如1980年12月8日枪杀歌星列侬的马克·查普曼作案后,竟坐在马路上读起这本书,被捕后他发表的“声明”中,居然号召大家都来读一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这本非同寻常的书中有很多答案”。1981年刺杀里根总统的小欣克利的行李箱里,也有本翻烂了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  责任编辑:赵丹红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暂无关联文章,您可通过站内搜索查询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