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形金刚和电脑游戏一样只有刺激没有艺术
作者:浩歌
受到《变形金刚2》票房持续火爆四天过亿的煽动,受到媒体语言华丽超炫酷大片的的蛊惑,我终于选择去电影院亲自体验领教美国好莱坞大制作的视听震撼。我发现真的出现家长领孩子排队买票观看的景观,影院黑压压全是孩子,有的还是学龄前儿童。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下来,所谓炫目变成了眩晕,视听震撼成了视觉凌乱,看得笔者头晕眼花、浑身不舒服。情节混乱不说,打成一团的变形金刚成了视觉污染——没有次序、缺少美感,除了刺激就是刺激,没有内涵更无思想。整部电影依然是耀武扬威宣扬美国军力军事装备的强大,宣扬美国的救世主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说《变形金刚2》成为美国霸权形象象征的软武器。《变形金刚2》轻松击败所有国产电影,击败《赤壁》、《南京》等等所有中国大片,并轻易俘获国家的未来孩子,我顿感觉悲凉和无奈。
《变形金刚2》除了打斗几乎没有情节和故事,通篇更是逻辑混乱,内容苍白,华丽的外衣下是形式主义至上,除了特技就是特技,完全是一部玩弄当代电脑技术的电影。因此,如果你不习惯这类电影的风格,你会越看越混乱越迷惑。《变形金刚2》唯一让人看懂的是美国军事武器,从头到尾都是直升机、航母战斗群、导弹登新式武器装备,当喷笑的奥巴马台词出现时候,就更加印证你的判断:《变形金刚2》的思想性就是美国的强大、美国总统的伟大、美国救世界保护世界价值。
《变形金刚2》里面的各种眼花缭乱的钢铁变形体几乎毫无艺术性,从造型上看,缺少起码的审美元素,恶魔的形象一点美感都没有,就是硬梆梆、冷冰冰,缺少艺术设计给人的美感。这种邪恶、狰狞、怪异的形象造型以破坏现代文明、挑战人类的成果的出现,视觉感觉丑陋,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同西方影视形象哈利波特、天线宝宝相比,变形金刚显然不适合儿童,对于正在接受新鲜审美事物的儿童来说,恶魔造型的变形金刚不能带给孩子健康的审美观念。当我们看到那么多儿童对变形金刚的肆意破坏看得津津乐道的时候,这种打斗、粗暴、破坏力的恶魔刺激感观,但种植的是无美感、以丑陋为美的种子。变形金刚和电脑游戏一样只有刺激和更刺激,没有艺术和艺术。《变形金刚2》更是一部成人消遣电影,不宜提倡儿童观看。
请不要误解笔者不抵制美国流行文化,迈克尔的歌曲风靡全球是因为他的歌曲是艺术的、美感的,能让世界公众产生共鸣。美国文化统治全球,薯片、芯片征服全球,但是经济危机告诉我们这种文化也有弊端并非万能。我一直在对比,美国输出的变形金刚和中国的孙悟空造型那个更具有审美价值?同样是夸张和想象,我们传统造型孙大圣比变形金刚有什么不同?孙大圣身上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的勇敢、机智、忠诚,具有和邪恶斗争不畏艰难的挑战的精神。孙大圣形象更具有艺术性,可爱机灵、神通广大的浪漫之美。从审美看变形金刚不敌孙大圣。哈利波特、天线宝宝是美感的,因为他们身上有寄托有象征,这都超越变形金刚。
电影是娱乐的但一定也是艺术的,电影一定要有情节、典型性艺术形象和动人的故事,给孩子看的电影更应该有人类基本的审美价值,美感和邪恶、崇高和堕落,应该善恶分明。《变形金刚2》缺少艺术审美价值,纯粹的感观刺激和美国软硬武器的炫耀,我们举国追宠这样的电影别忘了冷静理智反思:吃薯片看变形金刚的一代人我们该给他们怎样的审美鉴别和基本价值判断?
作者站在艺术的角度上,将孙悟空与变形金刚相对比,这没有错,但作者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孙悟空属于历史,属于经典,属于艺术.而美国的变形金刚属于人类大胆的想象,属于科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属于未来
一百多年前,一位小说家叫如勒.凡尔纳.他笔下的<海底两万里>描绘了一副令人叫绝的海底世界,小说中的那个"巨大的怪物","黑黑的东西",如今早已成为现实.那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潜艇.试想光听这两个描述它有什么美感?
它无疑是丑陋的,对当时人来说,它还是荒谬的,然而它却是人类大胆的猜想,显露出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
存在的就有合理性,在全球范围内,变形金刚有着数以亿计的支持者,人们看中的,正是这部漫画(原著)呈现给我们的那个离奇的宇宙.
我想质问一下作者,相比较之下,是艺术能救国,还是科技能救国?我们是应该去每天不停得去品味祖先留给我们的经典,还是应该向前看,用自己的手去创造一个传奇?
再有,片中那些"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等等台词,那个最显而意见的主题,正是导演保留了原著的精髓,专门呈现给少年儿童的.楼主你就视而不见么?
所以我觉得这对于少年
你个垃圾!
自己不喜欢就别这样说!
我们就爱看科幻de
***的还不爽啊!草
电影能娱乐就够了
你根本没有资格批判别人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