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 赵涛
正忙于《二十四城记》宣传的导演贾樟柯昨日被曝婚期将近,新妻正是他每部电影雷打不动的女主角赵涛,他的发妻朱炯则可能已经跟他离婚,为“新人”腾出位置。
贾樟柯自曝近期迎娶赵涛
贾樟柯近期将连续走访沈阳、重庆等四个城市,宣传他的新片《二十四城记》。他现在既做导演、又做监制、还要经营自己的工作室,在事业上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却也安排得井井有条——作为成名已久的“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貌不惊人的贾樟柯看上去谦和温厚,仪容整洁,完全没有一些人心目中那种“青年艺术家”不拘小节、造型独特的感觉,据圈内人透露,这过去要归功于他的前妻朱炯对他的悉心照顾,后来则有御用女主角赵涛的功劳。
近日,贾樟柯在接受国内某杂志的专访时被问到“你和你的女主角赵涛会结婚么”?面对这么直接的问题,贾樟柯坦然地承认:“会,很快,已经在日程之中了。”
记者获悉后曾拨打贾樟柯电话希望采访,但他没有接电话。不过从贾樟柯“日程之中”的回答来看,迎娶赵涛应该是今年之内的事情,不过问了几个电影圈的朋友他们都不清楚贾樟柯目前是否已经跟朱炯离婚还是正在办理手续,但都表示“他跟赵涛迟早的事”。
曾经双方都否认绯闻
一直以来赵涛都是以贾樟柯御用女主角的身份出现,《站台》里的尹瑞娟、《任逍遥》里的巧巧、《世界》里的赵小桃、《三峡好人》里的沈红等等,赵涛成为名副其实的“贾女郎”。但是两个人却对一直以来外界对两个人男女朋友的猜测,从来没有承认过。
赵涛十年来在贾樟柯的五部电影中担任女主角,这期间多次传出二人绯闻,但都遭当事人否认,其中被媒体高度关注的是在拍摄《三峡好人》期间贾樟柯对赵涛照顾得非同一般,就连吃饭都还为赵涛夹菜,还有人透露贾樟柯也已经离婚。虽然两人多次否认,但还是被媒体抓拍到了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脉脉相对”的亲密照。
面对媒体的追问,两个人随后开始注意起来,在公众场合尽量保持距离,在《三峡好人》在重庆首映时记者就看到贾樟柯与赵涛在现场都鲜有话说,有时候贾樟柯还会招呼同行的小演员黄勇但却和赵涛却保持了距离。 而赵涛也大方应对媒体,说自己平时和贾樟柯没什么联系,只是一般的工作伙伴,“我们都把他叫作工作狂,平时根本不可能在一起玩,统统都是他有工作了就打电话给我。”
虽然这样,但作为贾樟柯的御用女主角,赵涛与他之间的绯闻还是没有断过。O7年威尼斯电影节,赵涛更凭《无用》的监制身份和贾樟柯同走红毯,从幕前演出转到幕后监制,赵涛需要负责资金的筹措,发行的谈判,从协调巴黎高级时装工会,到找翻译、租车都亲历亲为。她是贾樟柯对外沟通的桥梁更是亲密合作伙伴。08年《二十四城记》在四城市点映募捐,赵涛用行动支持贾樟柯,二人同走四城市和观众见面。
贾樟柯 赵涛
贾樟柯赵涛相识过程:
1999年9月底,山西大学师范学院22岁的女教师赵涛正在给学生们上例行的舞蹈课。一群不速之客拥到了她的教室,听说,他们是来选拔一个会跳舞的女孩来做影片的演员。赵涛并没有感到吃惊,她让班上穿着练功服的女孩子一字排开,一个一个轮着跳舞。中途她让她们停下,对她们说,要学会用感情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她的话亦十分简短,而后她安静地退回原处。
她不知道有一个人静静站在副导演陶军的后面,把这一切事无巨细地收在眼底。直到后来,女教师赵涛回忆起那一天的情形,她看到有一个很不起眼的人站在后面,歪着脖子,用“那样”的眼神看着她。“这个人怎么是那样看人。”她心里嘀咕了一句。她并不知道,这个“那样”看人的人,就是后来在第六代导演中声名显赫的贾樟柯。(慧娜)
贾樟柯和朱炯
贾樟柯朱炯曾经深爱:
“在我的世界里,一直有一个温暖、坚强的身影,她教会了我如何用镜头抓住历史,如何观察、记录和讲述时代,如何将独立的艺术思想被更多的西方人所接受,她是我生命的传奇。”这个人就是贾樟柯的妻子——朱炯,大学教师,曾登上法国杂志封面、在国内外举办过个人摄影展的著名摄影师,以及蜚声国际的著名策展人。
无法兑现的结婚承诺成遗憾
今年35岁的贾樟柯是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中文系,并在一年后开始了电影生涯。
贾樟柯的妻子朱炯是北京电影学院90届摄影系的高才生,她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1996年12月,贾樟柯的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在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上获得了剧情组大奖,这引起了朱炯的关注。
那以后,朱炯一有时间就有意无意地走到贾樟柯的宿舍附近,有时正好碰见贾樟柯,两个人便打个招呼聊上几句。渐渐地,两个人交往起来,没有轰轰烈烈,却是真真切切。
1999年,贾樟柯的电影《小武》获得了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等三项国际大奖。
然而这部有争议的作品却让他收到了有关部门停止他拍摄影视剧的决定。那一刻贾樟柯感觉特别迷茫和孤独,又是朱炯再一次给了他力量:“我们恋爱5年了,你不想对我说些什么吗?”
就这样,一贫如洗的贾樟柯在这一年迎娶了朱炯。婚礼太简单了,简直有些寒碜。直到多年以后,许多老友才知道贾大导演还有位在北京电影学院当副教授的妻子。
结婚初始,贾樟柯一直坚持要送给妻子一枚戒指,朱炯拒绝了,贾樟柯很意外。“我骨子里喜欢武打片,你去拍一部吧,片尾写上献给我就可以了。”朱炯的话随性率真,彰显个性,贾樟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可是,让贾樟柯食言了,并成为一直以来的遗憾。
不断追求事业时忽略了家
2000年,阴霾散去,贾樟柯再次执导了个性作品《站台》,又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他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界最高荣誉——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越来越多的光环笼罩在了这个略带羞涩但并不愿意过分修饰的年轻人身上。
朱炯默默地注视着,然后她开始帮丈夫梳理生活。
那些日子他们经常去法国餐厅,朱炯一招一式传授丈夫如何享用西餐,如何用英语发表演说,如何与各个国家的人交流。如果遇到贾樟柯不解或有质疑的时候,朱炯就拿出她那些视为生命的照片一一给丈夫讲解,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他以前从不曾接触的世界。
贾樟柯凭借惊人的天赋和妻子真心的帮助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法国和德国,他把他新锐、真实的电影理念传达给了世界电影人,渐渐地贾樟柯声名鹊起。
然而在地球的另一边,朱炯却有着无尽的孤独,重复着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夜晚。
结婚两周年那天,朱炯特意买了一束盛开的玫瑰,她精心地插在了花瓶里,她盼望今晚丈夫可以早回。但是朱炯再次失望了。
两人不合拍的暗流终于在一个暖暖的冬日爆发了。那天说好了去朱炯父母家吃饭,可贾樟柯不仅没来,手机也打不通。
他开机后收到朱炯的短信:“做事业的人不能以家为半径,而要以自己为半径,我们俩都应有自己的生活,我决定去留学。”
“对不起,我没法停止对事业的奔跑,我忽略了你。”两个月后,在机场送行时,贾樟柯说了这些肺腑之言。朱炯用力地睁着眼睛,力图不让眼泪掉下来。
贾樟柯
不知道妻子曾经那样痛
朱炯一走,贾樟柯的生活就全乱套了。
一个星期后,家里的四部电话全部停机了。贾樟柯根本不知道要到哪里交费,只好跟邻居打听,几部电话就把他弄得晕头转向。没过几天又停电了,贾樟柯又到处找电卡,后来还是打了越洋长途问朱炯,才知道电卡在哪里。
仅仅一个月,家里的琐事就让贾樟柯焦头烂额。
想起以前,朱炯每天在家做好两个人的饭菜等他,他却很少回来吃;他的衬衫朱炯从来都是洗得干净叠得整齐地放在衣柜里,而他为了找一样东西,经常把衣柜翻得乱七八糟;他的胃药从来都是她准备好了放在出门时背的包里,他却从来没有问过她哪里不舒服;她放弃了两次评职称的机会、3次个人作品展的机会,而他却没有送过她一样化妆品,甚至连衣服也没有陪她买过……
有那么几天,贾樟柯把自己关在家里,开始思考他和朱炯之间的问题所在。
他一直坚持在电影里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却忽略了身边最亲爱的人的感受。原来,朱炯为了他们的家,为了让他安心做电影,默默地付出和承担了那么多。这些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而一旦失去却显得那么珍贵。贾樟柯哭了,跪在地板上痛痛快快哭了一场。
从外面回到家,贾樟柯感到特别孤独寂寞。他从角落里把朱炯以前写的字条翻出来看,体验她那时候的情绪,烦乱的、焦躁的、虚空的……原来,她曾那么痛苦过。
聪明的女人不仅是妻子还是不可替代的亲人
朱炯的出国对贾樟柯震动很大。有一次,贾樟柯被邀请去电影学院讲课,他沉默良久后对满教室的学生说:“你们想做电影吗?想做电影就不要结婚。就这么做,没错的。”
他开始想念朱炯,一天比一天想。这时候贾樟柯才明白:失去什么,日子都可以过下去,惟有失去朱炯,他的生活就会彻底没有意义了。
2006年2月,贾樟柯安排好手头的事情,登上了飞往巴黎的航班。3个月不见,朱炯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她讲着流利的法语,开朗而自信;她带着贾樟柯去这儿去那儿,贾樟柯跟在她后面简直寸步不离。
让贾樟柯感到特别吃惊和意外的是,他忽然发现朱炯原来有那么光彩照人的一面,一个他以前从来没进入过的空间——神奇而美丽。
她在法国所说的、所做的,都令她显得魅力倍增。贾樟柯心中突然涌出一种崇拜的力量,他开始崇拜那个曾经整天等他回家的女人。
慢慢地,贾樟柯觉得朱炯不仅是他的妻子,更像是他的知己,他们能看到对方好的或不好的一面,这种感觉让他感到真实,感到生活在原汁原味之中,很轻松、很惬意。
有一次,朱炯想在法国办个人摄影巡回展,她像个孩子似的征求贾樟柯的意见,贾樟柯马上飞到巴黎,两个人盘腿坐在地板上,凑在一起边看她的摄影作品,边商量着怎么操作。等他们聊完之后,抬起头来,都放声笑了,因为他们一直是头顶着头在说话。当时,他突然有种要紧紧地抱住她、永远不松手的冲动。
贾樟柯对朱炯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女人,聪明的女人不仅能让自己变成一个人的妻子,更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亲人。对爱情的思念总是短暂的,而对亲人的思念是永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