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专题-娱乐-社会-图片-问吧

主页>娱乐生活>情爱空间>

我和老公后妈的相处之道

来源:TOM 时间:2009-12-03 08:31:35

一进门,婆婆就当了晚娘

那是1962年的冬天,天格外冷,就在那个冬日里,我的婆婆,因患肺结核不幸去世,撇下了36岁的公公和3个孩子。3个孩子里,大的16岁,小的只有7岁。

公公是橡胶厂工人。工作没几年,他因公致残,手被卡在机器里,造成粉碎性骨折。伤好后,3个手指不能活动,成了残疾。厂里照顾他,给他换了检验的工作。中年丧妻,一个残疾人拖着3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那时候,3个孩子中的老大,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公,在南京上学;两个小的就跟着公公。

每天早晨上班前,公公淘一碗米放锅里,加点水在煤球炉上捂着,晚上下班回来就当稀饭喝,常常是连个馍都没有。他的手不能洗衣服,家里拆拆洗洗的活,就靠亲戚偶尔来帮忙。看着孩子受委屈,公公常常心疼得掉泪。

1964年春节过后,厂里的同事把现在的婆婆王昌兰介绍给公公。婆婆那年28岁,老家在铜山县棠张公社刘塘大队。介绍人怕婆婆嫌家里孩子多,就瞒着她说:“男方家里只有两个孩子,一个还是跟奶奶。”相亲那天,婆婆见公公虽然手有残疾,但一米八几的魁伟身材,长得一表人才,便有了几分中意。又见他一个男人带着孩子不容易,心里又多了份同情。

亲事定下后,当年的5月1日,婆婆就正式进了门。婆婆的到来,给这个苦难家庭带来了生气。每天她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丈夫孩子回到家里,有饭、有馍、有菜,一家人热热乎乎。家里粮食不够吃,婆婆就经常从娘家带粮食来贴补。孩子们从此告别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也喜欢上了这个“晚娘”,亲亲热热地管她叫“娘”。

婆婆心灵手巧,在娘家就能裁会剪,做得一手好缝纫活。公公家里过去一直靠吃政府救济,婆婆进门后,带着缝纫机干起了家属工,把救济也退了。对3个孩子,婆婆视如己出,她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晚上,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在灯下缝缝补补。

后来,婆婆又有了两个孩子,但是她不偏不倚,甚至对前面的3个,付出了更多的爱。多年来,全家7口相亲相爱,5个孩子手足情深,如一母所生。

第一次见到婆婆,我就认定她是个善良的人

我和我的老公书祥,原来是同学。上世纪60年代初都在南京建筑学校上学。

1965年,我们还在恋爱中。暑假回徐州,我到他家去玩,看到婆婆正坐在院子里给孩子喂奶。见到我来后,她热情地招呼我进屋,第一眼,我就认定她是个善良的人,与大家眼里的那种“晚娘”大相径庭。

我和老公恋爱,当时母亲也是忧心忡忡。母亲自己是晚娘,姐姐出嫁找的是“晚婆婆”,而我又要找个“晚婆婆”。母亲总担心我日后会受气。可是我们恋爱五年,情深意笃,最后还是走进了婚姻。

婆婆比我只大了10岁,称呼起来不免有些别扭。但我想婆婆为人厚道,对孩子、对这个家,一心一意;更何况,她嫁给了我公公,我就要把她当娘看。在她面前,我都是热热乎乎地叫“娘!”在我心里,她就像自己的亲娘一样,回娘家我给母亲买什么,就给婆婆买什么,母亲有的,婆婆也要有。

1977年,我和老公从外地调回了徐州。那时没有房子住,我们就暂时栖身在婆婆家。婆婆家里也不宽敞,6口人挤在二十多平米的小屋内。但婆婆毫无怨言,在楼上给我们铺了张床。孩子的叔叔、大姑挤不下,只好到亲戚家去住。每天中午,我们的孩子放学后要回家吃饭,婆婆上着班还帮着照料。

几个月后,单位分了房子,我们才搬出婆婆家。可是在我们心里,婆婆在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每到星期天,丈夫都骑自行车带着我和孩子回家。婆婆知道我们来,总是起早买菜做饭,一进门,家的温馨就伴着饭香在我们心里弥漫开来……

婆婆是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温暖了我们的心。从我结婚以来,两个孩子的穿着,几乎都是婆婆一手包揽。不管是中山装、西装、学生装还是便服,她都做得像模像样。只要我买好了布,往家里一放,几天后孩子就有了新衣。直到我有了孙子外孙,那些小衣服,还是婆婆一针一线缝制。为了孩子,婆婆日夜操劳,每天等孩子们睡了,她还在灯下飞针走线。

婆婆心地善良,有时,我把娘家人的衣服,甚至同事的棉衣也带回家,她都会挤时间帮我做好,毫无怨言。1990年,我的姐姐住院,医院与婆婆家相距不远,婆婆还去医院给我姐姐送饭,一天送两顿。这事她没告诉我,我也是事后听姐姐说才知道。

在人前,我常念叨婆婆的好;婆婆也夸儿媳妇孝顺,别人都说:“别看是‘晚婆婆’,怎么处的这么好!”

身为贤妻良母,婆婆的人品让我敬重

我之所以敬重婆婆,一是因为她心眼好,对孩子不惜一切;二是因为她对公公照顾好,夫妻情深。

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婆婆对孩子是一心一意。不管家里有什么,都是想着孩子。冬天她会腌上一缸雪里蕻,5个孩子每人一袋,吃完饭就让孩子们拿走;每次到儿子女儿家里,她从不空手,总不忘给孙子带点东西。春节,炸丸子麻叶,她忙着自己烧锅,自己烙,做好了分五份给孩子挨家送去。端午节,包了粽子,她也每家送几个。

这几年,我老公得了糖尿病。婆婆特意在家门口种了一小块麦子地,压了带麸子的面,蒸了馍馍给我们送去。自己种的南瓜、蔬菜她也都送给孩子们。为了种菜种粮,她不辞劳苦,经常翻过墙头提水浇地。

对公公,婆婆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从2001年起,公公先后两次动了脑积水手术,还做了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平日里,婆婆对他百般细心。公公要吃什么,她就给买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公公。包了点饺子,公公说:“咱俩一起吃吧!”她却自己下了面条,还骗公公:“你看,我正吃着呢!”公公眼睛看不清,也就信以为真。

公公的神经末梢失去知觉,冬天怕他冷,婆婆给他灌了暖水袋捂脚;她还特意将亲戚送的羊毛被子拆开,揭下一层羊毛,给公公缝了条柔软的羊毛裤。公公躺在床上,婆婆每天都给他擦洗得干干净净。

婆婆非常体谅儿女,自己能干的事,她轻易不叫儿女,宁愿自己累点,总是尽量减轻儿女的负担。几年来,几乎都是她自己照顾公公,直到公公病重,5个孩子才开始分班轮流照料。我的身体不好,平日婆婆对我也最照顾,每次回家,刷锅洗碗的活都不让我干。

都说我们婆媳处的好,其实生活里难免会有矛盾,没有包容和理解,就不会有今天的和睦相处。记得那一年,家里盖房子,我丈夫劳累了一天,坐下来吃饭。因为孩子不去洗手,他生了气,一不留神,把一锅饭推翻在地。为了那锅饭,婆婆熬了两个小时,大家还一口未动。婆婆在一旁难过地抹了泪,我赶紧劝丈夫把打翻的东西收拾好。第二天,我又专门去向婆婆赔不是:“娘,您别生气,都怪我们!”婆婆笑了:“我哪里会生气呢!”

还有一次,我去婆婆家,看到儿女们给她送来的东西,她都舍不得吃,就着了急:“看您,给什么都不吃,别不喜欢人!”说完,我又觉得自己给长辈说话的方式不对,赶紧向婆婆认错:“娘,这话我说错了,您别生气!”

四十多年来,婆婆用她的正直善良,给儿女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这个大家庭,兄妹5个就像一母所生,不管是姑嫂之间、妯娌之间,都是和和睦睦。逢年过节,大家欢聚一堂;回老家也全家一起去,家里有事,大家都商量着办……

作者:  责任编辑:赵丹红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暂无关联文章,您可通过站内搜索查询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