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乐视:和哑巴斗嘴,和空气打架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6-03-31 16:12:24

  写在本文前:

  乐视,中国互联网最具争议的品牌,之一。生态,超级,颠覆,耳熟能详。但有几个能说清楚乐视到底在做什么?更别说不可言说的发迹史,以及敏感词们。不想,也没精力和能力去扒光无数层的画皮,此次也是有感而发,而已。

  

  帝都某以互联网创业闻名的咖啡馆里,你每天能看到唾沫横飞讲着PPT畅想“颠覆BAT”的激情创业者们。其实这样的场景,在一线城市互联网人士聚集地,都不少见,但在电商、搜索、社交领域,能对BAT发起挑战的创业公司依然没有出现。而在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敲钟的年轻创始人唐岩、陈欧、李学凌、傅盛等等明星们,也几乎都是在大领域细分市场取得成功,从未喊出颠覆BAT的口号。

  一方面,蚍蜉撼树的名声的确不雅,另一方面,互联网创业从未以炒股为核心诉求,也没有这么大的胃口——和BAT打,盗取BAT们的市值为己所用。即使如360,也有自己核心和强势的安全市场,嘴仗只是单纯的营销手段。

  乐视不同。在5年前,这还是一家宣称“唯一盈利的视频网站”而没有媒体相信的三线视频企业。而现在,乐视已经以互联网巨头自居——他想比肩的,是BAT。2016年3月27日的领袖峰会,这个目的——捆绑BAT,已经通过老贾的口,说了出来。

  骂BAT吧,反正他们是哑巴

  以小博大,是互联网公司公关战中最常见的形态,而且几乎无一例外战斗都是由小公司发——例如酷6和优酷的口水仗、食神摇摇和大众点评的抄袭风波、例如著名的3Q大战。对弱者来说,挑战强者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只要大公司有官方回应,小公司就赢了——只要吵起来,影响力和知名度就有了,更重要的是,即使嘴仗或者官司输了,也给大众留下了两个品牌旗鼓相当的印象。所以在3Q大战中,PR圈内对腾讯的同情心态几乎一面倒,苦逼的PR们太了解腾讯PR团队当时的困境,无话语权和决策权,如此大事必须由高层决断,自己除了没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外,剩下的就是纯执行的工作——即使上层的决策是错的。而在这种公关战中,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名气,和PR的工作难度是成反比的:大众舆论普遍同情弱者,加之多多少少的“打土豪”心态,使得BAT在诸多口水仗中未战先怯。

  在大公司看来,“是不是要有回应”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不发声,被按着打;发声,正中叫嚣者下怀——大部分小公司的诉求是“让大众知道,我是你的对手”。

  对于大公司来说,不发声,让事情过去,是最好的选择。主要事件并未发酵、只要对手不足够强大,只要没有触碰到核心利益,BAT们的选择一般都是沉默。

  我没有骂你,我只是膈应你

  给乐视和BAT算市值、营收、利润以证明四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分析已经很多,不需赘述——事实上,讨论这个话题本身,已经是个笑话。在中国互联网圈,有BAT的说法,也有BATM的说法,但从未有过BATL的说法:一个公认的观点是,即使有第四大巨头,也应该是小米,如果要排可能取代BAT的企业,大概要在word的第三页才会出现乐视的名字。

  乐视也深知直接挑战BAT没有什么说服力——如果乐视可以做到挑战BAT,那中国互联网圈就不是三大或者四大巨头,而是108将了。因此乐视的做法,很技巧,也很安全:第一是通过各种手段,将贾跃亭与其他巨头掌门并列(包括论坛海报、PR文章等等);第二是通过贾跃亭当面马化腾和李彦宏“呛声”BAT,由此大做文章。这两点,没有公开叫嚣BAT,又给公众留下“乐视和BAT同量级”的印象。

  贾跃亭所谓的“当面呛声BAT”也值得玩味:现场原话只是两点:1. BAT笼罩了中国互联网;2. 巨头很难打到乐视。

  这两点都属于正确的废话:第一点,BAT在搜索、电商和社交领域有着绝对的统治权,通过并购投资直接或间接拥有着中国互联网一半以上的优质品牌——这种纯商业的战略无法用道德和好坏的标准衡量,但容易激发起舆论“打土豪”的心态;第二点,巨头很难打倒乐视:不问有没有先说能不能就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乐视已经形成气候的市场是互联网电视、手机等硬件,以及电视剧等内容制作,这都不是BAT的核心业务,BAT和乐视在业务上没有明显的竞争关系,即使有,也是BAT旗下公司和乐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而且大部分市场并不落下风(例如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对乐视网)。话说糙一些,乐视的业务BAT是否看得上还不知道,何来“打倒乐视”一说。况且,从体量来看,不存在BAT是否买得起乐视的问题,只存在乐视对于BAT有没有价值的问题——乐视在BAT不存在市场和空气对战,可不是BAT打不倒它吗?

  就像小明追求女神,直接问女神“我们以后要生几个孩子?”得到一个白眼大概已经是最客气的结果了。结果小明自己宣扬“我已经和女神讨论以后要几个孩子的问题了“,你说应该怎么揍小明?这就是乐视干的事儿。

  乐视:你们都不懂我

  乐视不知道和BAT巨大的差距吗?他只是呈口舌之快吗?从山西襄汾走出来一手打造乐视的贾跃亭,要的只是霎时的风光?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太后老佛爷面对义和团刀枪不入的表演,说:“我知道他们那些玩意儿是假的,可一条条精壮的汉子是真的,真打起来,他们也是能消耗洋人弹药的炮灰。”局内人,比我们想的要明白。

  乐视和贾跃亭要的,显然不是表面上和BAT平起平坐的风光:

  1. 乐视在其所涉足任何市场上,都谈不上统治力,甚至没有任何一个第一。

  例如:在最核心的互联网电视领域,2015年出货量自称300万台,占2015年中国电视出货量(4000万台以上)的不到10%。是TCL电视出货量(1310万台)的零头。而在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领域,各家,包括小米和传统电视厂商,都在高速增长。在视频领域,乐视无论在PC还是移动端,用户量等份额都只处在第二集团中游的位置,并没有挑战百度子公司爱奇艺、阿里控股的优酷土豆和腾讯事业部腾讯视频的实力。

  2.没人看得懂的乐视生态,简单的说,就是只要能进去的市场,我都要占个位置,然后用概念串联起来,至于有没有真正的产品,有没有占据足够大的市场份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喊出概念。事实上乐视已经存在的各个市场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屏幕能输出内容——这也是所有视频网站都已经在做,并且基本达成的事儿。

  3. 乐视瞅准了中概股回归的时间差

  这是重点。各家中概股回归国内是大势所趋,有一种说法是,中概股在海外被低估,如果回国内上市,估值至少提高四倍以上。甚至李彦宏都公开表态百度可能随时回归国内股市。

  BAT中市值最低的百度也有6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000亿。阿里和腾讯更 是千亿美金市值——如果回归,三家的市值都很可能翻番。

  乐视和BAT平起平坐了,那乐视股票值多少钱?关于乐视扒皮的深度报道也不少,简单的说,只要通过各种手段让股票涨下去,乐视就能不停从股市获利,“生态”就能持续。只有概念和吆喝,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乐视需要什么样的新故事?BAT就是最好的垫背。

  乐视目前的市值是千亿人民币左右;也只是BAT的零头(这还是中概股在国外资本市场被严重低估的背景下),那在BAT没有回国国内、战略新兴版前途不明(大量未盈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回国生变)的前提下,在一段时间内,和BAT挂靠一起的乐视,几乎铁定成为国内资本和股民追逐的焦点。

  这大概是乐视需要的分析和故事:扎根本土市场,创新的模式,海量的用户,健康的生态,媲美BAT中国互联网巨头……每块市场都已成红海,但对乐视来说,股市永远是蓝海。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 弘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