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黄心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广州举办中医药创新创业论坛。论坛围绕中医药创新创业、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健康服务多元发展等热点问题深入探讨,其中固生堂中医创新创业发展的社会资本办基层中医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广东省中医院等与固生堂中医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也为公立中医医院携手社会资本中医机构共同致力于提升基层中医服务水平带来了新期待。
优势资源助力发展
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中医药创新创业论坛上,广东省中医院与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正式签订专科门诊合作协议。广东省中医院将与固生堂多家医馆进行紧密合作,发挥公立大型中医医院的技术、人才、教学、师资等独特优势,与固生堂共建妇儿、皮肤、肿瘤专科门诊,携手提升基层中医服务水平。
广东省中医院严谨挑选官方合作伙伴。经过4年多的运营发展,固生堂目前在全国已拥有16家中医基层连锁机构,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56个城市,已成为广东省基层中医医疗连锁机构集团化、品牌化的示范带动机构。
活动当天,中华中医药学会也与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双方签订“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为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双方将协助全国各地符合法定条件又有意愿设办中医门诊的中医师创设中医门诊部,计划两年内协助100名中医开设独立诊所,推动基层中医发展。
根据协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与固生堂中医共同协助,为全国各地符合法定条件又有意愿设办中医门诊的中医师创设中医门诊部。其中,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地方各中医药学会或者各专科分委员会会员将优先纳入此创业项目。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要点中提出,支持中医医院输出技术、标准和服务产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鼓励县级中医医院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
广东省中医院与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正式签订专科门诊合作协议
据介绍,固生堂与广东省中医院的此次合作是双方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规划》中提出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建设”。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部分提出,“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在试点城市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双方合作有利于形成“首诊在社区,大病危重转本院,康复回社区”的三位一体模式。“希望此次与广东省中医院的合作可以成为一个典型、标杆的影响,让更多优秀医生资源来到社区,形成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固生堂董事长涂志亮说。
为了充分发挥广东省中医院在妇儿、皮肤、肿瘤等方面专科专病防治经验,该院通过与固生堂合作共建专科门诊,将“慢病、未病”从三甲医院转诊到基层中医诊疗机构,“大病、疾病”通过基层中医诊疗机构绿色通道转诊到三甲医院,完成国家、区域、基层中医三级联动、协作。双方均可发挥各自优势,分担不同工作,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
涂志亮介绍,早前,固生堂已经与广东省中医院共同签署了“治未病”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合作力度。双方通过共建社区专病专科门诊,将广东省中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落到基层,依托固生堂中医在社区基层中医的基础,将共建的专病专科门诊变成省中医院深入基层的网点,同时通过双向转诊,让患者享受报销比例提高10%的实质优惠政策,提高患者的就医幸福度。
如今,固生堂除了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也与广东省南海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山市中医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官方合作关系。其合作基础在于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同时鼓励中医药连锁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国家明确提出要控制大医院普通门诊量,控制公立医院的医疗用房和床位扩张,特别是控制药占比,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同时施行医生多点执业等政策。《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则支持公立中医院输出管理、技术和人才。这些政策引导大医院改变思维行为模式,谋求与社会资本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有着良好发展基础,且尊重医疗价值规律的民营医疗机构成为首选合作对象。
因此,固生堂成为了广东省中医院的首选。
依势谋事,探路改革发展
近年来,中国健康服务业迅猛发展,社会资本乃至国际资本大量注入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社会办基层中医,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成为继IT产业之后,社会资本聚焦的又一大板块。
今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针对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等多项重点任务和要求,让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