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王老吉与加多宝系列纠纷案迎来商标仲裁后的第一个终审判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加多宝“七连冠”广告案上诉请求,维持原判。此前,北京三院判定“七连冠”系列广告为虚假宣传,判令加多宝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王老吉300万元。
截至目前,王老吉品牌维权已获十连胜。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会是凉茶市场的一个分水岭,市场格局或因加多宝方的节节败退发生重大改变。
王老吉品牌屡遭侵权 加多宝多宗广告虚假宣传
2014年12月,北京第三人民法院一审判定“加多宝凉茶连续7年荣获‘中国饮料第一罐’”等系列广告语构成虚假宣传,判令加多宝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王老吉300万元。加多宝提出上诉后,今年7月23日北京高院终审判决“驳回加多宝上诉,维持原判”。
法院认为,虽然在案证据可以证明加多宝方面生产的凉茶在2007年至2013年销售额或销售量位列第一,但“加多宝”品牌自2012年才开始被独立投入使用,其品牌历史尚未有7年之久。这是片面的、歧义的宣传,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包括相关商品的品牌历史在内的商品信息产生误解,构成了虚假宣传。
关于此类案件,相关人士表示:“加多宝品牌创立之初,就依靠系列虚假广告窃取王老吉商誉,转移品牌资产。”
其实早在加多宝改名时期,其已经炮制众多虚假广告,并在各大媒体轮番传播。虽然2013年12月2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定改名系列广告为虚假宣传,加多宝构成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但是此时加多宝已经通过虚假广告“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延续了“王老吉”的红利,通过搭“王老吉”的品牌便车,刚刚建立的新品牌加多宝迅速打开了市场。
有行业专家指出,“加多宝此举可以说是对‘王老吉’商誉的攫取。改名广告让加多宝品牌凉茶在市场上得以快速立足,但如此做的代价是对‘王老吉’品牌的伤害。虽然法律最终为王老吉伸张了正义,但由于案件拖了近一年之久,加多宝已经通过改名广告、借王老吉商誉换取了自己的利益,而王老吉在此期间则要消除虚假广告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损失巨大,成为真正的受害者”。
截止目前,除了“七连冠”案终审胜诉外,王老吉还有“改名案”、“10罐7罐案”在内的众多虚假宣传同质案件一审胜诉但仍在二审程序中,侵权行为不能禁止,王老吉的损失也一直在延续,无法估量。
王老吉品牌维权已十连胜 多方利好开创凉茶市场新格局
面对加多宝一系列侵权行为,王老吉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民族品牌资产。目前已开庭审理的有关王老吉品牌案件有10起,王老吉均胜诉。
据了解,王老吉与加多宝系列案件涉及的索赔总额已经接近50亿元。如果王老吉诉请全部获得法院支持,加多宝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而反观王老吉方,除官司外,也在今年推出了一系列大的营销动作,今年1月,白云山百亿融资方案披露将增资40亿元王老吉大健康;3月,王老吉北方总部正式运营,加速“南北双核”战略升级;4月,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生产基地一期正式量产,南沙生产基地、梅州生产基地等即将投建;5月,王老吉推出“超吉+”战略以及与年轻消费者群体深入互动的越热越爱态度罐。
一位熟悉加多宝的业内人士表示,一直以来,“红罐+怕上火”在消费者心智中等同于凉茶,加多宝推出新罐面临诸多挑战。“从新罐推出的这3个月来看,动销很差。上半年无论是在产量上还是在销量上,加多宝都是在下滑。”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认为,品牌是一种魅力无穷的文化资源,它深入人心的效应,任何岁月变迁都难以抹去。王老吉有深厚的品牌文化资源,这才是未来制胜的关键。
另有营销专家表示:“多年来,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形成了‘凉茶=怕上火=王老吉’的印记,也就是说,王老吉已经成为凉茶代名词。”
王老吉积极运用品牌优势,不断创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14年,王老吉凉茶实现200亿元销量,今年更将剑指七成市场,有望开创一家独大新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王老吉终端销售网点已达600万,其中商超、批发、小店等渠道铺货率均达85%,餐饮渠道达到60%。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王老吉市场份额为40.7%,连续多年凉茶市场销量领航,实际上,如果算上餐饮、特通和礼品、电商等渠道,王老吉已占据六成的市场份额。而随着红罐案二审的胜诉在即,以及多重利好的驱动下,业内专家表示,王老吉或将打破凉茶市场二元格局,剑指七成或以上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