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刚刚从可靠渠道获悉,4月30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在北京召集格力、美的、海尔、国美、苏宁等10多家主要的空调生产和流通企业开会,警示有关企业注意价格行为。
这意味着,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制止空调业的恶性价格战。据悉,上午的会议大约开了一个小时。这也许将成为空调业的“遵义会议”,改写竞争规则。不过,空调旺季即将来临,价格战能否真正被“喊停”,还有待观察。
2014年10月以来,国内空调市场由于存在巨大的库存,价格战连接不断。格力先喊出要采取“清场行动”,除了专卖店体系参与,2015年一季度还联手国美进行降价促销。苏宁则针锋相对,联合六家空调生产厂实施“破格行动”,也大力地降价促销。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改委希望空调企业和渠道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避免不正当的价格竞争。
“空调行业前两年销售好,2014年房地产市场低迷,空调是季节性产品,造成一定库存,行业存在一定困难。加上,现在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一定风险。”上述人士说,但困难也要遵守法律法则,包括《反垄断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而且,“困难只是短期的,空调市场仍然有潜力”,这位人士呼吁,空调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节库存;其次,加强产品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
2015年一季度,空调价格战继续蔓延,已经影响到企业的业绩。4月29日晚,国内最大的空调企业格力电器(000651.SZ)发布一季报显示,2015年一季度,格力电器营业收入245亿元,同比微降0.66%,这是格力电器近年来出现的首次负增长。
而格力电器一季度的净利润仍同比增长23%,至27.75亿元。不过,格力电器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55亿元,同比下跌10.31%。
“这很正常”,调研机构奥维云网(AVC)研究院院长张彦斌认为,2015年一季度,国内空调销量略增一点,但由于价格战,销售均价下滑,销售总金额下降了超过10%。
据张彦斌介绍,格力、美的、志高、奥克斯等的市场份额都有增长,抢占中小品牌的“地盘”,中小企业的压力增加。就格力而言,销量增加,但价格下跌,所以销售额出现下降。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发改委的“发话”,将有助于遏止国内恶性的空调价格战,让行业集中精力于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营销变革,有利于中国空调行业的长远稳健发展。
不过,也有一位中小空调企业的负责人直言:“(价格战)阻止不了,库存这么大,变相也会打。格力、美的等的空调库存(包括工厂库存和渠道库存)已上升到7000万套,年初只有4000万套。国家出来调控是应该的,制止的不只是价格战,还是盲目压渠道库存的行为。但估计它们只会在宣传上收敛一些,销售政策很难改。”
另一家中小空调企业的负责人则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全球空调市场容量大,有1.4亿~1.5亿台,中国一年生产空调1.1亿台,所以中国企业仍有成长空间。“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先去海外,抢日系、韩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发改委的管控是对的,不只有利于国内市场,还有利于今后海外空调市场的健康发展。今后,企业应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节能、环保、智能的空调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