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外卖黑作坊生意火:O2O平台对证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来源:新金融观察 时间:2014-11-02 12:05:02

  外卖O2O扩张隐忧

  新金融记者 王雅菡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4月份,国外在线外卖公司GrubHub、JustEat等先后高溢价IPO,让市场看到了行业的价值。今年以来,阿里巴巴、百度等巨头以及饿了么、美团等纷纷在外卖O2O领域跑马圈地。而在这疯狂扩张的背后,存在着商户人手不足、平台监管困难等一系列隐忧。

  爱恨难言

  中午12点,天津某高校学生宿舍门前,五六辆满载着外卖的电动车先后到来。接到送餐电话的学生们纷纷下楼取餐,一时间热闹非凡。

  这只是今年外卖O2O价格大战的一个缩影。开学季,各大外卖平台的宣传单席卷各大高校,饿了么、美团外卖、淘点点等线上外卖平台逐渐被高校学生熟知。

  王岩(化名)是该校一名大四的学生,一直有叫外卖的习惯。自从有了网上订餐平台,她叫外卖更加频繁了,每天的午饭晚饭基本都通过网络解决。

  “其实订餐平台在前两年就已经有了,有时候有送饮料的活动。不过从今年9月份开始,优惠的力度就开始加大了。”王岩对新金融记者说,“不过送餐速度也明显更慢了。原来半个小时就能送到,现在最少也要一个小时,只能在11点之前预订好。”

  同时,频繁的优惠活动变化也让她措手不及。“一周三变,前几天是每单减7元,过几天就变成满10元减5元,再过一天就变成减4元。前一天看宣传单说订餐减7元,第二天订还好用,但第三天突然就不优惠了,支付时自己也没注意到,最后也干脆不在意有没有优惠了。”

  当被问及优惠取消后她是否还会继续选择这种方式时,王岩表示:“我还是很喜欢网上订餐这种方式的,但如果送餐速度依旧是这个样子,我可能会考虑重新回到食堂。”

  另外一边,在学校附近开面馆的老李对O2O外卖平台的感情很复杂。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响个不停的订餐接单提醒,店里人很少,老板却一直在忙。这样的情景在学校周边的小店里屡见不鲜,老李的店也是这样。今年10月份,老李在饿了么平台上线了自己的面馆,一个月的时间,外卖订单额从开始的每天100多元增长到每天六七百元。“这当然是与平台的补贴有关系,我们先按优惠后的价格收费,平台每过几天就会把补贴的费用打到我的银行卡里。”老李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激增的订单给老李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店里只有3个人,不送外卖的话完全忙得过来。可自从开始送外卖,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只能找一些学生来做兼职,但学生的时间不固定,这样送外卖的人手仍然不够。如果请一个专门的人来送外卖,一个月至少也要3000多块的支出,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店得不偿失。”为了送外卖,老李买了两辆电动车,“现在我每天中午都一直在送外卖,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更让老李难过的是学生们的不理解。“人手不够,送餐的速度没办法保证。送早了,同学还没下课,不能取餐;送晚了,同学又抱怨速度慢,有些熟客甚至会在半路拦送餐的电动车。我们真的已经尽力了,却仍然得到了很多差评。在学校周边做了很多年,也不愿意就这样砸了自己的招牌。”

  不过和张姐相比,老李是幸运的。并不是所有餐厅都有这样明显的销量增长,网络订餐盛行,大学生不再选择到店就餐,很多餐厅被迫开始网络订餐,却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

  “在没有网上订餐的时候,每天中午都有很多学生在店面前排队等餐。”张姐的店同样在今年10月加入了网络订餐平台,“订餐平台把学生都变懒了,大家不愿意出来买饭,有时叫外卖的地点步行5分钟就到;而且叫外卖还有优惠,谁不想着便宜点呢。”

  张姐在饿了么、淘点点都开有网络订餐平台,但送外卖并没有让她的销量有明显的提高,原来每天能卖200份,现在还是如此,却增加了人力成本,每个月要多花2000元的用工费。

  监管缺位

  在学校周边,老李这样的店还有很多,没有做餐饮业需要的相关资质,但卫生环境也还过得去。在学校周边一做就是几年,大多数的客人都是学生。

  但还有一些所谓的“线上餐馆”,就是人们俗称的“黑作坊”,既无从事餐饮行业所必备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实体店面,卫生状况、食物采购及加工过程也极为糟糕,以往在人们眼见为实的消费体验中,这种不具备起码资质的“黑作坊”是少人关顾、难以生存的,但却凭借互联网外卖平台的东风,把赚钱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为了提高覆盖率,吸引消费者,不少互联网外卖平台会尽可能多地发展商户,销售人员急于出业绩,对食品经营户的证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样的商业合作模式下,有时只需要一张诱人的菜单,一些资质不全的小餐馆就可以成为吸引人的外卖网店。外卖网站在利益的驱使下,有意无意地“关口失守”,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相关法律也便随之沦陷。

  “都是平台的业务员直接找上门来,也不需要什么手续。”老李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新金融记者以一名没有相关资质的餐饮老板身份联系了一位饿了么的推广人员,当被问及是否可以开店的时候,该人员对新金融记者表示:“我知道你们都没有证件,目前开店也不需要这些,反正学校周边的店也基本都没有证。你只要把身份证和银行卡的信息给我,过两天我们去你们工作的场地看看,卫生环境没问题的话就可以上线。”

  而面对有关部门的监管,他有些无奈:“现在暂时不需要证件,如果相关部门来检查,那就只能再整改了。”

  同时,新金融记者以相同的身份致电饿了么官方客服,得到的回答却是:“如果想要开店的话,营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实体店都是必需的。”

  针对这一问题,新金融记者尝试联系饿了么、美团外卖等相关公司,但直到截稿时,仍未收到关于此问题的官方回复。

  9月22日,商务部发布了《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并将于11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些内容备受外卖行业的关注。比如第四条:“鼓励餐饮经营者发展特色餐饮、快餐、早餐、团膳、送餐等大众化餐饮,提供标准化菜品,方便消费者自主调味,发展可选套餐,提供小份菜。”第十三条:“提供外送服务的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服务流程,并明示提供外送服务的时间、外送范围以及收费标准;根据消费者的订单和食品安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设备,按时、按质、按量送达消费者,并提供相应的单据。”

  “如果按此要求严格执行的话,现在市场上一大半外卖都要淘汰,那些实力不强的小外卖环境卫生较差、工具设备落后、人员配备不足,按时送餐、保质保量对他们来说确实很难。”O2O分析师黄渊普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像饿了么这样的以校园为起点的外卖平台,监管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整体来说这个市场正在向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做大市场就需要抓住主流的消费者,现在不管是高端平台还是低端平台,都在努力向中端发展,这样也有利于市场的规范。”

  路在何方

  在电商大战、团购大战之后,中国互联网迎来新的平台战争——O2O餐饮平台之战。而这场大战也呈现了有趣的生态模式,电商大战的胜者阿里、团购大战的胜者美团以及专注于外卖O2O的饿了么形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强三方势力。而互联网巨头百度旗下的生活服务类平台百度外卖的市场占有率远不及前三者。

  8月中旬开始,占据行业80%份额的饿了么推出了20万份免费午餐。随即,百度外卖宣称:8月18日起,用户不管是使用含PC(个人电脑)端还是移动端进行订餐,可在外卖原价的基础上享受“每单减6元”的优惠。这一举措被业界人士认为是在线外卖订餐网站“烧钱大战”的开端。

  9月,美团网对外宣称:“外卖的市场规模不亚于团购市场,美团外卖将快速扩张,未来3年投资10亿,预计覆盖100个城市。”而阿里巴巴也对旗下的淘点点推出了补贴政策。

  发动计划的动力和底气正是各家年内获得的融资。今年1月份,美团外卖的母公司美团网获得了规模为1亿美元的融资,用于开拓多项业务,其中之一就是外卖;今年8月份,饿了么完成了其D轮融资,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双方称将在餐饮外卖领域的商户数据、外卖服务与平台流量三维度对接整合。算上C轮红杉资本的2500万美元,底气顿时强了不少。而百度外卖和淘点点更是背靠“金主”,“粮草”齐备,各自进军。

  相关数据显示,在本地生活服务行业中,餐饮服务行业的交易额已经超越网络购物的总额,但目前看来,通过互联网切入的在线餐饮尚不足623亿元——新市场即将爆发。

  另一方面,对于O2O来说,餐饮是极佳的“入口”。餐饮是人们使用频次非常高(平均每人3次)的服务,具有极大的入口价值。

  “现在是市场培育的阶段,也是各家扩张的阶段。之前各个平台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但现在开始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在扩张期结束之前,至少在一两年之内,成本的大规模投入不会停止。”黄渊普表示,“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饿了么的高管最近也在积极联系资本方,下一轮的融资可能已经不远了。”

  据了解,国内外卖O2O市场主要分为两种运营模式,即信息提供型和物流配送型。其中,信息提供型平台有点我吧、美餐网、饿了么等;物流配送型平台有生活半径、到家美食会、易淘食等。随着行业逐渐发展,上述模式的划分界限正变得模糊:饿了么开始自建配送团队,点我吧则采用自营配送和商户配送并行,生活半径承接了百度外卖和美团外卖上部分商户的订单配送工作。

  “单提供订餐信息而不负责参与配送环节,不仅无法把控服务质量,更不足以形成交易闭环。从行业的长远发展角度着眼,信息提供和物流配送两环节必须配合,且配送环节起到外卖平台与商户、用户两端直接沟通的作用。未来两种模式的融合趋势或将更明显。”黄渊普分析。

  同时,外卖O2O的盈利方式仍在探索阶段。目前外卖O2O的盈利模式包括向中低端商户收取年费、中高端商户收取15-20个点的佣金等。“今年行业的主题是扩张,所以较少讨论盈利问题,就像2012年平台型电商在扩张阶段时,刘强东所言一样,目前讨论盈利并不适宜。”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