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地价又涨了 舆论却没跟风?

来源:产经新闻网 时间:2016-06-08 16:48:15

  地价再次疯涨。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信达地产(行情600657,买入)6月1日拿下的上海顾村地王,位于上海外环外,楼板价高达4.8万元/平方米,据测算将来的保本售价会突破7万元单价。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地块引起了24家房企的哄抢,包括保利、中铁建、中铁等7家央企。电建金茂联合体更是和信达“厮杀”到最后一轮。

  其实,今年年初以来,多家央企开始进入疯狂的拿地阶段,其中尤以信达为甚。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今年信达已经拿下了10幅地块,合计涉及资金超过350亿元。其中7幅是地王,分别是广州天河地王、合肥滨湖地王、上海新江湾城地王、深圳坪山地王、杭州南星地王、杭州滨江地王和上海顾村地王。

  不过,有别于以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是,这次舆论都对“地王”的炒作持谨慎而非跟风的态度,甚至部分媒体都在标题中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细思极恐”这样的词汇。

  笔者认为,在一个大多数城市供大于求,政策指向加紧去库存的周期下,如果说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价的上涨在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刺激政策下尚能找到一定的合理性的话,而土地市场出现如此疯狂的表现的确令人咋舌。长期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人都明白:第一,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去库存的周期下早已今非昔比,无论是价格和杠杆都已经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土地市场如此疯狂缺乏后市的支撑;第二,从房地产政策的导向看,无论是最近《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的说法,还是房地产的基本面,都不支持土地市场和房价出现前4个月如此颠覆性的表现。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以及土地市场却出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化10多年以来罕见的疯狂。

  还记得,5月9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谈及当下的中国房地产,不乏严厉地提醒:一是强调,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二是明确指出,恢复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泡沫,这个教训必须汲取;三是提出在去库存过程中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的财税、土地等配套制度。而且,在分析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时,将房地产泡沫居于一系列风险的前列。

  按照上述“权威人士”说法,基本可以判断一线城市的房价基本见顶,二线的疯涨也面临结束。因此,不管一二线城市最近是否出台调控政策,今年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在下半年降温的概率极大,市场的暴涨不可持续,一些“地王”的制造者很可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或许才是舆论没有跟风热炒的根本原因,毕竟群众的眼睛才是“雪亮”的。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