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政策逐渐放松,却难阻房价的下滑趋势,但高盛并不担心未来中国房价会出现剧烈的调整,因为有庞大的潜在需求等待释放。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1%。这是自2012年12月以来该指数首次出现同比下滑。8月,该指数同比上升了0.5%。
“考虑到多方面被抑制的需求,决策者有一系列工具(而且甚至已经开始运用了一些工具)来帮助支撑住宅市场。”高盛经济学家AndrewTilton和HuiShan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
Tilton和Shan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之所以出现泡沫,主要因为房地产开发商过度融资和不合理预期带来的过度建设,而不是需求方——也就是购房者——过度举债。
这就意味着决策者仍有足够的余地来刺激需求。“严格来说,决策者不仅仅拥有潜在的刺激工具可以动用;而且,被抑制的潜在购房需求仍有很多渠道可以被释放出来”。
比如,收入的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深化,会增加潜在购房者的数量;另外,家庭规模持续缩小也可能会增加住房的需求数量。
他们还指出,中国住房寿命短可能是住房需求的另一个显著来源。对比1970年的美国和2010年的中国可以发现,前者有40%的房屋是在30年前建造的,而在中国该比例只有9%。
“考虑到潜在的房地产下滑带来的经济影响,中国决策者已经留意到了风险,而且能够动用一系列工具来平滑调整过程和控制风险。”Tilton和Shan表示。
他们认为,可动用的工具包括通过放松信贷扩大需求、放松监管政策避免房地产投资的急剧下滑,以及为陷入资金链问题的开发商提供流动性支持等。
从今年初开始,各级政府已经开始缓慢推出稳定房市的政策。3月份,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在暂停三年多后开闸。从7月开始,各地方城市纷纷取消了执行三年之久的限购政策。46个限购城市中,目前仅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海南三亚仍在坚守。
9月底,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放松楼市限贷的通知,将二套房商业贷款的标准从“认房又认贷”调整为“认房不认贷”,允许更多人可以购买二套房,同时还放松了第三套房的购房门槛。
受政策放松提振,投资者已经蠢蠢欲动。6月24日至10月24日,Wind房地产分类指数上涨了22.16%,而同期上证综指上涨了13.73%。
不过,Tilton和Shan也警告,虽然理论上决策者有很多工具可以动用,但现实中,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政策必须是足够克制的,以抑制影子银行的扩张及未来的过度建设”。
同2008-2009年以及2011-2012年楼市低谷期相比,目前负债水平增加且经济增长放缓,决策者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面临着更大的局限,他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