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刚刚过去,相比母亲节的喧闹,父亲节显得有些冷清。那么,子女们是怎么看待父亲节的?父亲们又希望在这一天得到怎样的祝福?记者各地走访,得出一份父亲节微调查。
被调查者:仅三成子女为父亲过节
近日,记者通过网络、街头问卷、专访等形式做出微调查,100位受访者覆盖从50后到90后,父亲、子女各50人。
调查显示,10%的子女完全没听说过父亲节,60%的人听说过,但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有30%陪伴父亲过了父亲节,其中有些还送了礼物。
与子女相比,父亲们似乎更不在意,只有约10%的父亲认为子女应该为自己过节,更多的父亲不知道或认为没必要过父亲节,不过普遍表示,“只要子女多陪陪自己就足够了”。
专家分析:父亲节冷清与传统文化有关
相比母亲节的喧嚣,父亲节似乎冷清不少。对此,市民和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市民王琛认为,母亲节的火爆,其实是商家推动的。商家需要借助特定的节点,借势营销;而父亲相对而言对礼物并不看重,购物更在意实用性。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则从文化角度分析说,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一定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母亲怀胎生子、经常对孩子嘘寒问暖,父亲一般不会围着孩子转,而是要为担起家庭重担在外打拼;人们也更习惯于感谢母亲,但这并不是说人们不爱父亲。
达人支招:细“酒”长流 道尽父子情
记者通过采访和微博获悉,即使子女有心,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送这样的礼物父亲喜欢吗、怎么才能过好父亲节呢?——
“母亲大人喜欢浪漫,而父亲却不需要”、“父亲更喜欢实用型的礼物”、“想给父亲买双皮鞋,却突然并不清楚他脚的尺码”……
从事心理学研究的王巍对此深有感触,“中国的父亲爱子女爱得深沉,却不擅长表达。但中国男人大多好酒,酒过三巡,浓浓父子情,自然汩汩道来。”每逢父亲节,王巍就会提两瓶酒回家,与父亲共饮,而在众多白酒品类中,洋河蓝色经典是他独一无二的选择,绵柔香醇,不仅是健康酒的典范,更体现男人的情怀!
这个父亲节,你有没有提上洋河蓝色经典,回家陪老爸喝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