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见习记者 应丹) 近两年,多肉植物在生活圈、社交圈里非常有人气。大学生张轶轩不但爱玩多肉,还玩出了“生意经”,去年她成立了“于感工作室”专门研究多肉植物的高端品类和种植,并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多肉品牌。
张轶轩说自己是个爱玩的姑娘,虽然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但她却做了很多与专业无关的事。从进入大学以来,她遇到过很多有趣的人,也碰到过有意思的项目,参与过,也失败过,但学习到了很多。2014年张轶轩和小伙伴成立了于感工作室。“于感”喻意凡事于心于感,遵循自己的内心,走想走的路。刚开始,于感工作室的定位是打造一个全方面的品牌。第一步是帆布包,在线上创立了设计师品牌GREENEGG,第一批帆布包从设计师出稿到完成工艺单、联系工厂、挑选面料、打版、修改样包等,整整花费了半年的时间。因为是小批量生产,印刷面料时有时无,工厂对小订单也不太上心,每次样板出来总觉得不够好需要再修改,等到真正出成品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时机。那时候整个团队要开销,帆布包却一直没有面市,也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虽然我们崇尚玩得开心,但是实际上也玩得很穷,这时候就会特别沮丧。”
每当设计师小伙伴遇到疲惫和不开心的时候,她总会去阳台上看看自己养的多肉植物,看着那些五颜六色的萌物,心情也不知觉地开朗起来。慢慢地,张轶轩爱上了多肉植物。跟小伙伴学习多肉知识的她发现,原来多肉也分普货与贵货,普货市场已经慢慢饱和,但高端品种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值得研究和挖掘。于是,张轶轩表示:“既然品牌需要漫长的培养过程,那么不如就用多肉来支撑梦想吧”。
在玩多肉的过程中,张轶轩也遇到不少问题。首先多肉需要全日照才能呈现非常好的状态,而“于感”的场地较少能满足全日照,于是张轶轩打算下半年拿出一部分资金更换工作室场地。其次,多肉的养殖和维护非常重要。幸好工作室的小伙伴个个都是有经验的产品小能手,他们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大海捞针似的去“淘”稀有的品种,然后通过杂交,创造独特的多肉,满足高端客户群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增加客户黏度,他们还定期推送多肉的养护知识,吸引顾客更多地交流和互动。
虽然目前他们的多肉植物仅在线上销售,但因为植物的特殊性,快递出点问题就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时候遇到快递延时导致植物在运输途中出问题,就需要在线上与顾客进行长时间的沟通。张轶轩说,“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宁愿亏本也会给顾客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虽然有时候挺委屈,但只有客户有了好的体验,才能积累越来越多的老客户。”
张轶轩说,她把创业当成一种享受,相信明天一定会好。“现在的困难就是和线下的衔接吧,因为多肉的特殊性,没有光照就会徒长。前段日子我们把多肉拿到万象城做线下展卖,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使得品相大打折扣。现在我们在想办法如何将线上线下有趣地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