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的顾忌并非多余,街边经济在开业初期,往往能凭借新鲜噱头吸引顾客,但如何能够可持续地经营,却是一项长期考验。
今天来看,芦苇不仅靠着一碗面“打下了江山”,而且也成功地“守住了江山”。如果从结果来分析过程,芦苇觉得他做对并且做好了两样最重要的事情:口味与服务。
西南地区喜麻辣,如果直接将胡和记的面点风味照搬过来,对于北方人而言,口味偏重。于是,芦苇亲自参与到专门针对河南本土口味面食的开发,独创出了适应北方大部分口感的“微辣”系列。为了防止口味下降,每个星期,芦苇总要亲自将店铺内的所有菜品亲自尝过一遍,并且定期邀请亲朋好友试吃、提意见。
在服务上芦苇也是丝毫不敢马虎。有一天晚上,店里已经熄了炉灶准备下班,突然一位顾客走进来说要吃面。芦苇解释已经打烊,可这位顾客说他听朋友介绍这家面好吃,特意从大老远赶来,因为距离原因,之前来了三次都已经下班。芦苇听后立马重新开灶为这位顾客煮了一碗面。
提起这事,芦苇笑着说:“做那碗面消耗了平时十倍的费用成本,但也正是这碗面,又拴住了一位忠实顾客。”
用口味留住顾客的胃,用服务留住顾客的心。芦苇的店铺每天都能保证四千以上的营业额,在旺季更是能达到五六千的营收。此前芦苇绝未想到,靠着一碗面,每年竟能卖出上百万元,并且被《南阳晚报》、《大河报》连续报道。
开业后仅三月,芦苇趁热打铁拿下了胡和记面庄的南阳总代,2012年再次出手拿下河南省代。
截至到目前,芦苇在河南省已经发展了70多家胡和记面庄,并且筹划在未来5年内扩大至500家。从“速成”厨子到“速成”老板,芦苇觉得:“经营好一家面馆和管理好几十家、上百家面馆的道理一样,都需要在口味与服务上用尽心思、下尽功夫,不同的是以前是自己这样做,现在是要说服更多人和自己一起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