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有一段在我看来比较雷人的言论,被各种用心的人盛传,以此来表达某些人自以为是的“为老百姓服务”的热诚。
“希望能够把LV收购了,然后就卖跟凡客诚品一样的价钱。”作为一个中国还算成功企业的老总,这段采访时公开说的话引来了更多的是惊讶和质疑。
“等LV卖成那种价,还是LV吗?”一网友反问。其实有些人的想法极其“单纯”,无非是因为看到有些产品同样在一个工厂加工,原料的成本业内人都估得出,凭什么我卖100元你卖1万元呢?
“产品成本不仅只有原料,为什么有些人永远看不到那些隐性的更重要的东西呢?比如好的设计,比如人的思想,那些人本身所受教育所付出的智慧都是成本。”这段话在微博上被疯狂转载时,一网友无奈评价。
想起最近激起热议的董藩言论且抛开大家对他“40岁赚4000万”这样的拜金目标的批判,深究之下突然意识到他潜在的某种期望:希望高知识的人可以得到相应财富。只是这种期望被不恰当地表达了。
被忽略的一点是:我们的现状就是对知识和人本身价值的低估,勤勉和具有创造力并不被积极诉求。太多人寻求财富的途径是权位和寻租,都想走坐享其成的路。
看看这几年所谓有钱人的生意方法:前几年靠炒房炒股“成就”了一批暴发户,连某卖衣服的都不务正业倒房子去了;最近这些用卖白菜的努力打造企业的算是在做实业了,相比较而言,对社会更有贡献,当然值得称赞,但如果他们一相情愿地认为这世上只有“卖白菜”一种方法的话,那就错了。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承认人和知识的价值,我们才能有所突破。
其实我更愿意看到有人跳起来说:我们要做中国的LV。做企业,可以世代相传,或改变生活方式,至于贵不贵,老百姓买不买账,市场自然会有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