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8日、9日、10日、11日,今报曾连续报道了登封市民李国军被运管所限制运营线路一事。昨天,此事又有了新的进展,被逼无奈的车主李国军把其中的8辆客车开到登封市运管所和交通局门口,要把这8辆客车捐给它们,并拿出锦旗送给两家单位,称它们既是“优秀裁判员”又是“优秀运动员”。
●吹着唢呐给运管所捐车
昨天上午11时许,登封市运管所门口,8辆中巴车一字排开停在门前。一班唢呐队正热闹地吹着。
领头的是车主李国军。他说,因为自己跑运输挣不了钱,所以干脆把自己的车捐给登封市运管所和交通局。
在准备捐赠的车辆前面,还拉起了三个红色的条幅。条幅上写着:“挥泪大捐赠”、“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是死是活,给我个说法”。而锦旗上则写着:“赠给登封市交通局(运管所),优秀裁判员优秀运动员”。落款是:登封至沁水无奈车主。
●线路缩水导致生意惨淡
李国军说,2009年4月,他买了郑州市交运集团有限公司的12辆客车及营运线路。在客运过程中,李国军持有登封至沁水的线路牌(36公里),却只能发往登封市卢店镇汽车站 (26公里)。如果车辆按线路牌前往登封,就会被登封市运管所稽查人员查扣车辆。
登封市运管所对此的解释是,“这些车原来申请的线路就是沁水——卢店。至于运管所发的登封——沁水的线路牌,是运管所工作人员失误写错了。”李国军说,运管所说“写错了”只是托词,背后原因是运管所成立了一个运输公司——登封市通达运输公司(以下简称通达公司)。“为了保证公司的车辆跑好线,就把我的车限制了”。
●运管所无人出来接旗
当李国军带着锦旗来到运管所的时候,情况却并不像他想象得那样顺利。整个运管所的办公楼上,所长、书记办公室都紧锁着门,敲了半天无人应。运管所办公室的门大开着,但里面一个人也没有。
最后,李国军找到办公室旁边的一间屋里,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有工作人员。他敲了半天门,对方就是不开门。李国军在外边大声说:“开门啊,我是给你们送锦旗的!”对方却坚持不理会。“你不开门,我就一直敲!”李国军不断敲门。最后,里面的工作人员把门打开。李国军把自己捐车、送锦旗的意愿表达了出来,工作人员称现在领导都不在,无法接收。“那你给领导联系一下吧。”李国军说。工作人员说,不知道领导的联系方式。
●交通局同样无人接旗
随后,李国军用运管所的电话拨通了登封市运管所弋书记的手机。弋书记说自己现在已经不在运管所工作了,已经调到了别的工作岗位上。
由于登封市运管所没人接收锦旗和捐赠车辆,李国军又带着锦旗来到隔壁的登封市交通局,同样无人接收。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男子从一间办公室出来,匆匆要走。一名认识此人的群众说:“他是纪委书记马志超,给他吧。”李国军上前拉住他称自己要送锦旗。马志超大怒说:“你拉我干啥?”
推搡中,李国军和媳妇突然“扑通”一声跪在马志超面前大倒苦水,场面一度混乱异常。
几分钟后,马志超说自己不能接收锦旗和捐赠的车辆,李国军如果有问题可以坐下解决。
●相关部门都避而不见
在信访室,李国军问,媒体曾连续报道过此事,交通局当时称成立调查组给公众一个说法,调查结果到底如何,为何不对外公布?
对于李国军的质疑和拿出的证据,马志超劝他先离开,线路问题下午4时再见面协商。昨天下午6时许,记者联系李国军得知,本来约好与李国军见面的马志超并未按时出现。
李国军说,运管所本来是管理客运市场的,现在却参与经营通达公司,明显违反了国家规定。“运管所现在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李国军说,之所以给运管所送这样的锦旗,也算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 幕后
好新闻我们同在现场
在昨天的采访中,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和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与今报一起,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
都市频道记者胡江涛说,9日下午,他接到了车主李国军的电话后,觉得一个市民要给政府部门捐车,是好事,但总感觉这背后可能有深层次的原因。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的记者周文茹说,去年11月8日今报报道李国军与登封市运管所的矛盾后,她当天就去采访了此事。李国军给她打电话,说要捐车,她觉得这是一个好新闻。“好新闻,我们就应该出现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