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量的用户信息最终被Facebook转化为商业价值。
2007年10月,Facebook推出定制广告服务,广告主可以选定特定的投放人群,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爱好以及朋友圈子等。例如,一名将状态改为“已订婚”的用户能看到来自当地婚纱店的广告推送,Facebook海量的用户信息帮助广告商精确锁定用户。而当用户使用Facebook账户和密码登录其他网站时,Facebook又能了解到这些用户在上述网站的活动情况。
2011年12月,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称,Facebook已经有230万广告客户。
上述种种,似乎与扎克伯格给Facebook下的定义相符:让世界更加开放,更加紧密相连。换句话说,即分享用户信息,创造更多商业价值。
Facebook递交的IPO申请文件显示,2011年,Facebook广告收入达到了31.54亿美元,同比增幅69%,但低于2010年的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隐私保护已经引起了美国相关监管部门的注意,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法律来限制Facebook的广告行为。《纽约时报》称,用户享用免费网络服务,就要付出时间和信息为代价。
有意思的是,自己开设Facebook账户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却禁止自己未满18周岁的女儿拥有账户,称担心隐私遭到泄露。
政治“秀场”
全民开放后的Facebook在2008年1月,与美国电视台ABC一同赞助了美国总统大选辩论,开启了Facebook的政治影响力。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就在Facebook开设了个人账户,以网络媒体赢得了年轻人的选票,更被誉为首位“社交网络总统”。去年1月,奥巴马更是邀请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硅谷精英共进晚餐,4月,奥巴马亲赴Facebook总部,与网民互动,让Facebook再一次大出风头。
Facebook,从哈佛大学校园网内的一个小网站,摇身变成估值或达1000亿美元,超过8亿活跃用户的社交巨头只用了8年的时间,要不是其股东人数已经超过500人,按照美国监管规定必须要披露财务情况,扎克伯格或许至今仍不愿上市。
与Facebook的IPO书面文件一起提交的还有一封约2200个单词的信。在信中,扎克伯格并没有讳言自己的社会抱负,他说,“我们相信,开发出帮助人们共享的工具,能够推动民众与政府坦诚而透明的对话,赋予民众更加直接的权利,增强官员的责任感,并为当代一些最为重大的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即使早已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扎克伯格依然住在公司附近的租来的房屋内,开着价值仅2万美元的黑色本田讴歌TSX,向人们不厌其烦地阐述自己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