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迟,快乐也就所剩无几了。”她的话在大多数人内心里被奉为圭臬,争着抢着想法出名,甚至不择手段,然而,却也有人面对媒体的追踪镜头,躲来躲去。
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欢抛头露面,拒绝任何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先生尝尝,这时的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了起来。
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钱先生婉拒,就让林记者来一次突然袭击。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门口时,钱先生幽默地说:“泰昌,你没有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钱钟书并非不近人情,他拒绝媒体的采访,仅是想过自己的一种安静生活,他不在乎世俗的那些名声。
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依然喜欢安静无扰的生活,不见记者,不上报纸,也不上电视,甚至一些所谓的学术活动也不参加,隐身于书斋。杨绛先生最喜欢的就是“万人如海一身藏”。
学者张者与杨绛先生聊天时,知晓杨绛先生有捐款的意向,就问她:“你是说把这个家散了?是不是准备以钱先生或者你的名义设立一个文学奖之类的?”
杨绛说:“捐肯定是要捐的,准备捐给公益事业,但不会以钱先生或者我的名义命名,捐就捐了,还留名干什么?”
如此不在乎名气的一对夫妻,却在读者的心头留下难以磨灭的巨大名声。
另一个不愿出名的名人,是著名影星赵丹的儿子赵劲。作为名人之后,自然有媒体愿意追逐,如果是别人,也许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这种广告效应该有多好啊!然而,赵劲不愿意接受采访,总是藏着躲着,“就怕人家认出我来,说我没我爸帅,没我爸出色……”他觉得作为名人之子,是一种负累,如果不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躺在前人的巨大名声里活着,就会把自己丢了。“作为谁谁的孩子,从来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名气带来很多副作用!我干得再好,也不过是谁谁的儿子,我要是干得不好,人家会把我一家都骂进去!”
当记者问赵劲,在艺术上的成就能否高过自己的父亲,赵劲幽默地说了一句话:“我的身高比他高了十厘米!”
这些不愿出名的名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他们知道,借来别人的光环,自己永远也散不出光芒。倘若沾沾自喜地活在别人的光环里,也许有一天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在这种安逸里不知不觉地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