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戴蒙德(Peter A . Diam ond)
彼得·戴蒙德生于1940年,1963年,年仅23岁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自1966年起至今,戴蒙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2002至2003年,戴蒙德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协会主席。
他在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引领了宏观经济学研究潮流,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戴蒙德对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包括:政府债务与资本积累、资本市场与风险分摊,税制优化,劳动市场上的买卖互相配对,以及社会保险问题。
戴尔·莫顿森(DaleT . M ortensen)
戴尔·莫顿森生于1939年,1965年以来一直在美国西北大学任教。除劳动经济学外,他还研究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理论。莫顿森最知名之处是他在摩擦性失业理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从这一成果出发,他进一步研究了劳工移动率和再安置等方面的问题。
莫顿森还获得过2005年IZA劳动经济学奖,2000年成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9年成为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员,1965年获得亚历山大-亨德森奖。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于1948年出生在塞浦路斯,他拥有塞浦路斯和英国双重国籍。1976年在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学习此后留校任职至今。
皮萨里德斯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宏观经济学的多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工、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皮萨里德斯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基于失业匹配函数的宏观经济搜寻及匹配理论,以及经济的结构性增长等。皮萨里德斯还于2005年与莫顿森共同获得了IZA劳动经济学奖。他还是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计量经济学协会会员。
2010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顿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将分享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天说,这三名经济学家凭借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进一步分析,摘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包括“为何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三人建立的经济模型还有助于人们理解“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
新华社记者吴平摄
瑞典皇家科学院11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Peter A . D iam ond)、戴尔·莫顿森(D aleT . M ortensen),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 弗·皮 萨 里 德 斯(C h ristoph er A.Pissarides)。对这三位学者的获奖,《经济参考报》邀请了多位中国经济学者进行了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中国尤其应该关注劳动经济学理论
我们原来估计了几个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结果这一次都没得到。本次获奖的这三个学者大家并不是太熟悉,不过必须承认,他们研究的内容为当前世界各国所关心,所以他们的获奖还是很有道理的。
就业问题很可能是当前世界最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就欧美来说,刚刚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美国和欧洲,企业生产规模大幅萎缩,社会存在大量失业人员,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成了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之一。
中国尤其应该关注劳动经济学理论,因为欧美面临的只有失业上升问题,中国则要复杂得多,还面临劳动力工资上升问题。在一个农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国家,存在工资上涨压力,这在国际上是不多见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会给众多低端生产者带来成本压力,这些企业雇用新劳动力的意愿就会下降,社会就会面临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深对劳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
必须要认识到,中国未来几年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是必然的。因为只有劳动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有了长足的提高,中国的国内消费水平才可能有明显改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才能够真正的达成。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丽群:戴蒙德凭其研究的政策指导意义获诺奖
彼得·戴蒙德是一名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的学者。1965年,他的第一篇经典论文“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国家债务”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 E R )上。此文中,他在拉姆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著名 的 世 代 交 叠 模 型(O v erlap p in g -generations m odel,O LG )。
早期戴蒙德的研究方向主要偏向于新古典主义模型下的均衡问题及利率决定因素等。后来,随着其对现实问题的不断关注,戴蒙德的研究也有了很大改变。他开始更加偏向于微观,研究福利、养老、收入分配、政府政策制定等诸多问题,尤其关注劳动、就业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戴蒙德的大量文章不仅仅具有学术上的意义,而且还有着强烈的政策含义,比如其反对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建议设立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N D C)等等。
今年诺奖颁给的三名经济学家,均为在劳动就业领域有杰出研究贡献的学者,这也折射出诺奖对就业问题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当下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欧美国家失业率依然高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急需理论来指导它们的政策。而今年三位诺奖获得者的研究无疑能在这方面给政府不少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