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深有体会说:市场竞争,就是价格、质量、成本竞争。因此,他以后就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参与市场竞争。在原材料涨价时,别的厂都在提高价格,他就是坚持不提价,把原料涨价损失,用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消耗、提高工效来消化掉,坚持薄利多销,从而使“钱潮牌”产品牢牢占领了国内外大部分市场,创出了“万向节奇效”。
鲁冠球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这些成绩上,他这时看得更远,谋得更深了。
1983年3月,为了获得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权力,鲁冠球以自家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厂子。事实证明,鲁冠球的眼光和气魄没有错,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额完成154万元,以后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额完成。他吃过许多没有自主权的苦,因而坚决主张在承包责任制中,只要经营自主权,不拿奖金。到1993年止,鲁冠球共放弃的承包奖金已达300余万元。
“现在我们厂是搞股份制了,办起了农场。养鳗场、蛇场、商场,工农商都有了,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江南乡村是富了些。今后我厂要开始第二次创业,把现有的集团股份公司,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尖技术密集型大企业;要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再扩大规模,向大西北进军。要把企业的部分资金投入到大西北去,到那里去办万向节厂,去发展经济。”这就是鲁冠球的胸怀,一代农民的胸怀。
鲁冠球认为一个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必须靠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按经济规律办事。将利益原则和效益原则相结合,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所在。如何把利益和效益原则结合起来呢?他创立了一个“两袋投入”的概念,就是抓职工的“脑袋投入”和“口袋投入”。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厂内建立了一套激励型的结构工资制,即按劳分配、按效分配、按资分配的构造式——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量分配,这包括基本工资和补贴,占总收入25%左右,这是福利性质的,只要按时上下班,就能得到这部分报酬。
按效分配,就是按劳动效益分配,即奖金。这部分是“大头”,占总收入50%以上。是激励型,全浮动的。有效劳动可给奖金,效益超高,奖金越高;无效劳动,就不给奖金;如果是有害劳动,不但不给奖金,而且还要受罚。按效分配合理地拉开了收入档次,如1992年有的职工年收入可达15933元,最低的只有668元。这种分配方法大大提高了职工劳动意识,极大地调动了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按资分配,即按资金投入多少分配红利。为了体现投资的合理、鼓励职工长期为厂作贡献,他允许合同工、固定工向厂里投资,一年工龄投资1500元,平均工龄10年的,即可投资15000元,按分红率20.07%计算,一个职工即可分得3000多元,这部分占总收入25%,一个工龄15年的职工年总收入平均可超过1万元。这种分配形式,使职工更加关心集体利益,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鲁冠球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但科技要人去掌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就能发财,就能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求贤若渴的鲁冠球宣布:以优厚的待遇从全国各地商调工程师和技术员,愿付出一定的“培养费”,向各大专院校争取分配大学生。同时他又在本厂、本乡、本市(县)甚至越出市(县)界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进厂,送厂内职工进高等院校代培。他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方招收、培养了一大批大专生。同时,他又向专家、教授发出聘书,组织一个厂外的专家顾问团,定期请到厂里向他们咨询请教。著名管理专家、浙江大学王爱民教授,是他的长期顾问。鲁冠球自己也报名参加了浙江大学举办的现代化管理学习班,每周星期三这天,他都从萧山赶到杭州市区的浙大参加学习。
他对发挥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视。他说:对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到他们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物质待遇上真算得上是“一流”的,其工资都在原基础上向上加两级,奖金少的几百元,高的上千元以上,厂里把这些人的户口都落在县城。在使用上更是一尊重、二放手,让他们在技术方面自主负责。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他又想出了企业里要造就一大批企业家的想法。他在厂内分小核算单位,对各车间、分厂实行独立核算,建立厂内银行,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厂内,把厂内原来工人向仓库、向上道工序的领用制,一律改为买卖制,使人人讲究经济核算,同时,对各分厂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在承包合同签字会上,他宣布:“凡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生活提高,对国家有贡献的事,你们都有权去干,自主地去闯。凡是企业有的自主权,你们都拥有,凡是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都可来集团总公司找我。”这样,他对各分厂大胆放权,让他们去闯,去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
人才有了,技术有了,质量问题就成了鲁冠球考虑的头等大事。鲁冠球在质量上有过深刻的教训。
一次,鲁冠球接到一封从安徽芜湖客户寄来要求退货的信,说发到那里的万向节出现了裂逢,鲁冠球拿着信纸,立即找来了供销科长,对他说:“我们厂的信誉最重要,你马上把合格产品连夜送去,换回不合格次品。”由此鲁冠球想:那些已发出去的货,其它地方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信誉,不能有丝毫马虎。于是,他立即组织30多人,跑遍全国各地,走访用户,凡有不合格的产品,不管是本身质量问题,还是用户保管不善生锈、运输途中碰撞造成损坏或有病疵的,统统背回来,免费调换新的合格产品。这一背,就背回来了3万多套。鲁冠球把它堆在厂中间,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要大家对照次品找原因。原因找好以后,他就带头把这些次品装进麻袋,统统送进了废品公司,一合计,共损失43万元。工人们心痛了:“鲁厂长,这些产品再维修一下总可以用吧。”也有人发牢骚:“这几十万元钱,我们几百年也赚不了那么多呀!你太大方了。”但鲁冠球却铁青着脸说:“生产出这样的次品不仅是对‘钱潮牌’万向节信誉的损害,更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一个厂的信誉是最重要的。今后凡是哪个人出了次品,就罚款,就砸饭碗。”这一来,谁也不敢对产品有丝毫马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