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商界精英>

重温艾伦·马斯克:为什么美国的创新可以碾压中国

来源:网易 时间:2015-03-12 11:26:33

  

本文来自福布斯中文网。本文是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艾伦·马斯克(Elon Musk)于2011年5月4日发布的一封题为“Why the US Can Beat China:the facts about SpaceX Costs”的电子邮件,他在信中公布了SpaceX公司实际发射成本和价格,还概述了为什么他认为美国的创新可以在太空领域击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即使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且其劳动力成本也低于美国。

  每当有人提议做一些前所未有的事情时,总是会有人质疑。所以,当我创立SpaceX时,有人说我们不会成功,这并不奇怪。

  但是现在,即使我们已经成功开发 出了猎鹰1号(Falcon 1)、猎鹰9号(Falcon 9)和“龙”号飞船(Dragon),也还是不断地有人误传和质疑SpaceX的实际发射成本和价格。

  上个月(2011年4月),一位中国政府官员注意到,SpaceX目前的发射价格是世界上最有优势的,而他们自认为无法在价格上更胜一筹。这就是美国的创新胜过海外廉价劳动力的明显例子。

  我承认,我们的价格打破了政府主导开发的历史成本模型,但是这些价格不是随意制定的,不是为了抢占市场的主导份额,也不是为了先用低价“引诱”需求旺盛的市场,然后再提价。

  制定这些价格的依据是已知的成本和表现记录,它们体现了美国商用宇航工业的潜力。

  以下列举了一些事实:

  猎鹰9号火箭的标准发射费用为5,400万美元。全世界只有我们一家公司会将这个信息公开发布在网站上(www.spacex.com)。

  我们已经按照这 个价格(或者更低的价格),与政府和商业客户签订了许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由于SpaceX的垂直整合度很高,我们了解、也可以控制我们的绝大多数成本。

  正因为如此,我非常确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价格会越来越低,这就是所有科学技术门类的发展规律。

  美国宇航局(NASA)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号货运飞船的任务,平均单次费用为1.33亿美元(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15亿美元。

  我们跟NASA签订了一份稳定的固定价格合同,包含12次货运发射任务。这个价格包含了猎鹰9号与“龙”号飞船的发射成本,所有的操作、维护和管理以及与空间站对接所需的所有工作的费用。

  如果有超支,那么SpaceX将全部自己承担。(这个概念可能会让一些传统的政府航天承包商感到奇怪,他们似乎认为,成本超支应该由纳税人来担负。)

  从公司2002年成立直至2010财年,公司的总支出少于8亿美元,其中包含猎鹰1号、猎鹰9号和“龙”号飞船的全部开发成本。

  这8亿美元当中,包含我们 在范登堡(Vandenberg)、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和夸贾林环礁(Kwajalein)建设发射场的成本,以及建设生产设施的费用,这些生产设施每年可支持猎鹰9号和“龙”号飞船完成 多达12次任务。

  这个总额当中,还包括猎鹰1号的五次发射成本、猎鹰9号的两次发射成本、以及“龙”号飞船的一次发射和返回成本。

  猎鹰9号运载火箭从一张白纸到首次发射,用了四年的时间,其开发成本仅仅略高于3亿美元。猎鹰9号是EELV级火箭,可以产生大约100万磅的推力(是波 音747最大推力的四倍),能够比德尔塔-4中型火箭(Delta IV Medium)携带更多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

  “龙”号飞船从一张白纸到第一次演示飞行,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开发成本约为3亿美元。

  去年(2010年),在与NASA的合作下,SpaceX成为了第 一家成功发射和回收宇宙飞船的私营公司。这艘飞船以及猎鹰9号运载火箭是在美国公司由美国人设计、制造并成功发射的。

  猎鹰9号/“龙”号系统增加了发射逃 生系统、座椅和升级的生命支持系统,可以将7名宇航员送入轨道,比俄罗斯联盟号(Soyuz)的负载量超出了一倍,而且平均每个座位的运输成本只有后者的 三分之一。

  自2007年以来,SpaceX已经实现连年盈利。员工数量的大幅增长、重大基础设施和运营的投资,都没有阻碍公司的盈利步伐。我们的清单上有超过40项飞行任务,代表着超过30亿美元的收入。

  以上这些都是客观事实,而且已经过外部审计师的核实。此外,SpaceX打算在长期内实现更大幅度的降价,时机就在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full reusable launch vehicle,各组件均可回收或自主返回并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工具——译注)研发成功之时。

  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航天界长期追求的目标。在实现这 个目标之前,我们不会满足于已有的进步。

  30多年来,美国于去年(2010年)首次开始在商业卫星发射领域收复国际市场份额。而这一重大逆转发源于NASA在2006年给予SpaceX的一小笔 投资,作为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的一部分。

  COTS是一个独特的公私合作机制,它已经证明,在适当的条件下,一个受到充分鼓励的承包商——即使是100%的本土承包商——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价格固定的情况下,开发出极为复杂的系统,而且成本显著低于历史行业标准。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是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允许任何技术更好的公司参与竞争,正是这一点,将确保美国依然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创新大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