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环境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
1、农村水污染的区域分布
根据黄季和刘莹(2010)的调查研究,如下图1所示,我国南方地区(四川为代表)和东部沿海地区(江苏为代表)农村水污染面积较大,污染最严重,南方地区饮用水污染甚于河流湖泊,而东部沿海地区则河流湖泊水源污染与水源污染并重;西北地区(陕西为代表)河流湖泊水源污染较为严重,东北地区(吉林为代表)和华北地区(河北为代表)水污染相对较轻。
由于中国多年来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历史欠账太多,管理力量薄弱,给农村污水治理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农村污水污染源的特征造成的,点多、面广、量小,使得城市污水治理的办法并不适用农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彬说,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问题大概需要30到40年的艰苦努力。
2、农村土壤污染的区域分布
总体而言,我国南方地区农村的土壤污染比北方重。就重金属污染而言,从我国西部地区,到中部地区(江汉平原),再到东南部地区(珠江三角洲),重金属污染随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呈逐渐加重的趋势(袁端端和谢丹,2012),同时,土壤重金属污染在北方主要表现为零星分布,而在南方则比较密集,特别是西南部地区,且多为砷、铅、镉、锌等多金属复合污染。并且部分地域还存在严重的酸污染,加剧了土壤污染度(赵菲,2011)。此外,在我国粮食与蔬菜生产基地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造成的土壤污染,其污染面积之大已超出了工业污染物对土壤质量造成的污染。
3、农村空气污染的区域分布
空气污染在我国北方主要以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污染为主,西北地区则沙尘污染最为严重,北方的颗粒物常常会形成大范围灰霾的天气。南方和沿海地区则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氮氧化物形成的空气污染。总体来讲,工矿产业密集地区较农林业生产地区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污染严重,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地区比气候湿润、植被覆盖良好地区的沙尘、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严重。
4、总体环境污染分布
综合我国农村水、土壤和空气污染情况,从特定区域来看,以农业化肥和农药不当使用造成的水污染(主要是富营养化与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和难降解的塑料地膜等白色污染),主要分布于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农村和以蔬菜瓜果生产为主的城市郊区;以畜禽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造成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主要分布于城郊与乡镇附近的集中规模养殖基地区;生活垃圾污染则是所有农村人口聚集区的主要污染物;工业“三废”污染主要产生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郊和乡镇(图2)。
在地域格局上,农村经济产业发展越快、人口由分散居住转向集中居住规模越大且速度越快的地区,总体工业企业污染、人畜禽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等环境污染就越严重;在农业生产比重较高的地区,化肥、农药和白色污染越严重;而距离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区域越近的地区遭受空气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风险就越高。总体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农村整体环境污染程度高于西部和北部地区,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污染情况接近,东北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的程度最低(图3)。
四、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1、城市污染源向农村转移
首先是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由于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对环境污染源的防治、监控和管理力度也不断加大,使得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三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处理污染物成本大大增加,高污染企业在城市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急待寻求外部生产空间。而另一方面,急待获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由于资金短缺、环保政策、标准和规章制度较城市宽松,加之环保意识较低、地方干部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响,迫切需要引进工业企业入驻,以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因此,造成和推动了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的局面。
其次,城市无力处理的剩余垃圾向城乡结合部或附近农村的无序倾倒和排放,以及城市报废车辆、废旧电器等非法销入农村地区,也对农村的大气、水体和耕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垃圾污染。
2、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农村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加剧了污染: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推动力量。1980-2004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从142万增长到2213万个,吸纳的农村劳动力由3000万增长到1.4亿人(中国乡镇企业统计年鉴,2005)。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乡镇企业数量达到10.3万个,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39.8万亿元和22879亿元(郑林坚等,2012)。但是,大多数乡镇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生产经营粗放、缺乏污染治理设施,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006年全国乡镇地区工业污染普查显示,乡镇地区工业废水、废气和固废排放量所占比例分别达到22%、24.9%和39.4%(熊跃辉等,2010)。
农村城镇化引起的人口聚集导致生活垃圾堆积污染:1980-2009年,我国乡镇企业吸纳的农村劳动力由3000万增长到15588万人(中国乡镇企业年鉴编委会,2005;中国经济网,2010)。人口的快速聚集同时也导致了生活垃圾快速堆积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其污染度远远超出了农村生态系统原有的环境自净能力,而由于绝大部分乡镇由于处污设备和运转成本费用高昂,或者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措施,从而成为农村环境污染另一主要污染源。
3、农村养殖业的快速集中发展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奶、蛋等动物食品供应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政府对草地保护而实行的禁牧、限牧政策,使得农村畜禽养殖业向规模化和集中化快速发展,养殖废弃物也随之大幅增加。但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相对滞后,造成了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杨飞等,2013)。有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65万吨,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25%,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5%、79%,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2)。2013年3月,在上海黄埔江发现了严重的死猪事件,上海方面打捞的死猪数量超过了13000头。据调查,这些死猪来自上游的浙江嘉兴地区,当地大量的死猪被抛弃到黄埔江中,成为国内重大的跨区域养殖污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