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深度报道>

万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今后重要工作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2011-09-26 08:35:41

尽管我国科研投入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但真正实现创新驱动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1浦江创新论坛”进行主旨演讲时表示,我国距世界主要的创新型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创新能力位居全球第21位。

“分析我们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创新的综合指数呈均衡发展,但是企业创新增长相对缓慢,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是今后重要的工作。”万钢称。

万钢指出,目前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确立,科技创新的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难以支撑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健康持续的发展。

万钢列举的一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中央投入年增长20%以上,从80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46亿元,带动全社会研究增长到7062亿,其中企业研发的投入达到了74%。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资源在全球配置,创新的资源向新兴国家流动。全球500强企业,已经有346家在中国建立了研发机构。”万钢表示,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实力快速提升,我们引进技术的门槛和要求会越来越高,遇到的技术和贸易的壁垒也越来越多。

“我在调研的时候和很多朋友谈到了这方面的一些问题。就像过去我们搞技术改造,只要在先进的装备上的某一块实现了产业化,就成为我们的产业成果。现在我们创新必须要有新的条件。”万钢说,“过去我们搞一个新产品,注意它的技术完善,不需要我们考虑商业模式和经济模式。而今天我们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必须和这些结合起来,所以对于科技创新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万钢进一步指出我国在创新能力方面的“短板”。例如: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应对新的产业变革引领技术发展潮流的能力,对于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变革导致的创新产业的竞争准备不足。

“比如,在应用推广方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条件。在原始创新方面,我们在重大科学问题上缺乏原创的思维,主动提出先导性的研究方向,面向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较弱。”万钢称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