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深度报道>

个人境外直投温州开闸 外储“瘦身”取道民间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11-01-17 10:23:26

“理论上,外管局作为政策执行部门,只要是商务部批复的文件,都会给予支持,但考虑要有的放矢管好国家’资本大门‘,就需要权衡各种风险,支持的力度可能不同。”一位外管局人士说。

不过,这位外管局人士认为,鼓励“藏汇于民”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出路。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一方面表现为总量,即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另方面还表现为结构的不平衡——储蓄大于投资。

在上述人士看来,扩大资本输出不能只看外汇供求状况,还应考虑国家宏观调控能力、金融监管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配套因素,使得资本项目开放在市场承受能力之内,避免操之过急。

一位政府官员评论《方案》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他说,资本走地下钱庄时不留踪迹,还不如让其过银行的账,使之留有痕迹,便于管理,把控全局。毕竟资本项目开放是大方向,尽管大范围推广的可能性较小。

诚然,“《方案》能给外储降压;有助国际收支平衡;但执行过程并不简单。”上述官员称,他解释,决策层需要考虑资金合法性、投资者征信记录等,此资本‘敞口’对未来的风险;尽管大方向没有问题,因为全球汇率浮动趋势下,势必会走向资本项目开放。

均衡的难题

“见效快,能做的都做了;但诸如加快消费、调结构等又比较慢。”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说。

无疑,中国巨额外储是多年积累下的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及生息环境向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的结果。现在,中国要做的是改善贸易顺差,减少失衡;给外储“瘦身”,一方面是多管齐下减压,另一方面避免陷入“美元”陷阱。

显而易见,温州《方案》的出台契合了上述思路。“资本项目开放的原则是渐进、有序、可控,关键在于可控性,因为开放过程中,各种国际资本的流动相当复杂。”中央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吴念鲁说。

吴念鲁说,理论上,资本项目开放路径是先机构后个人,现在还差几步。《方案》显然是资本项目开放之路上迈出的实质性一大步。

据透露,央行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又要维持稳定的多难情况下,对应的做法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终于开始实施‘化整为零’的外储投资策略了;之后再 ‘藏汇于民’;”香港沃德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卢麒元说。在其看来,如果中国境外直接投资政策加以推广复制的话,美国QE3可能真的推不出来,因为流动性最终又会回流美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炳才说,这是温州在其权限范围内做的一件事,也是应对时局的安排。等于将境外投资规范与制度化;直到现在,关于境外投资尚无制度化规定;因此,“从商务系统来看,这是一个大胆尝试。但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就不可能藏汇于民。”

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杨涛博士说,境外直接投资利于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以及解决投机资金影响资产价格的行为;此外,由于总规模不大,负面影响亦不多,对当前资金流动不会产生太大实质性的影响。

“更多是一种示范效应吧,通过示点效把已有的境外资本阳光化;而在此过程,监管应持续关注是否存在风险;选择温州的民间资本有其内在逻辑。”杨涛说。

在杨涛看来,以前类似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特点,最终实现从公开化到政策默许;《方案》顺应了 “十二五”期间的利率市场化及外储改革方向;但距实际操作还有一个过程。

“现在,为何发达国家的表象是通缩,而新兴市场国家是通胀?难道这只是偶然吗?”一位央行接近人士说,“其差异可怕之处,在于带来资本流动一些不可预测的变化;但大的经济体不怕流动,可中国也许还没有足够的容量去承载或支撑巨量资本的骤进骤出。”

另据透露,个人之外的机构投资,并不只是外管局的外汇管理中心、以及中投公司,还有两至三个部委拥有境外直接投资的权限;它们目前也在“寻找”合适的境外投资渠道与形式。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