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斌上任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碧桂园日益严峻的管理危机。知情人士称,严格意义上,莫斌正式加盟前,除了离开官场半路加盟的崔健波,碧桂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对于温文尔雅、谨小慎微的崔建波而言,虽位居总裁之位,但身份极为尴尬,在杨国强看重的生存法则中,崔建波一不是家人,二不是创业元老,因此尽管在总裁位置上呆了8年,但哪怕对于早已熟悉的记者,也从不多言半句。
接班人危机
莫斌的空降,意味着碧桂园高管团队之间更为复杂的构成。在未来,碧桂园的十位执行董事当中,将有四位杨国强家族成员,四位创业元老,以及崔建波和莫斌两位职业经理人。
这四位家族成员是碧桂园董事长兼创始人杨国强、其女即期望中的接班人杨惠妍、其侄子杨志成与杨永潮。除了董事局中拥有四位家族成员外,其他杨氏家族成员也在公司中任要职。杨国强的亲家、杨惠妍公公陈华,以及婆婆赵英华也是碧桂园重要高管。
知情人士称,虽说碧桂园董事局拥有十名董事,但在整个集团的具体工作以及战略决策等等大小事务,实为杨国强亲自执掌。“杨国强年岁渐大,元老们威望仍在,而家族其他成员势力渐起,相形之下杨惠妍仍显稚嫩,又没有强力职业经理人辅助,碧桂园的接班人危机日益严重。”上述知情人士称。
2005年,杨国强将其持有的所有股权转给女儿,期望培养杨惠妍为自己事业的接班人。但股权转让并非一切。房地产不同其他产业,与各地方政府之间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这些关系以及人脉资源,都是公司潜在的资产。这些资产不像股权那样可以轻易传承。
但该知情人士透露,随着莫斌的上任,杨国强为这盘棋提供了另外一种解法。
中建五局内部人士称,莫斌能力强悍而且有才,能发表三四个小时的即兴演说,而且思维缜密,条理清晰。按照杨国强的用人不疑原则,其对莫斌的考察已有多日。
“用一个能干强悍的纯正职业经理人代替谨小慎微的半职业经理人,杨国强的目的一是为杨惠妍提供辅佐,二是一旦杨惠妍不能胜任接班人一职,杨国强也有个可靠的职业经理人。从碧桂园目前着力进行的制度化建设以及再次引入职业经理人的举动来看,杨国强最终是将身上的压力交与女儿,还是请职业经理人做‘管家’,还有待观察。”
模式的迷惘
实际上,最近几年碧桂园的发展一直不顺。
在综合业绩报表中显示,2006年、2007年的碧桂园 “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在广东获得了巨大成功,收入增长了52.9%、124.3%。但是,2008年宏观调控将郊区开发的风险暴露出来。当年,碧桂园从发展的高峰跌落,销售收入下降11.6%,销售面积下降17.8%,全年收入下跌11.4%,2009年碧桂园与2007年的收入水平相比仍有1%的差距,毛利率由44.7%下降为26.4%。
并且,碧桂园模式在广东以外区域的复制遇到瓶颈。“碧桂园的开发模式在广东获得了很大成功,但在其他地区则面临着较大的执行风险。全城镇开发要求有大面积的土地,因此,该公司对政府批准的依赖性很强,而这是无法完全保证的。”标准普尔分析师符蓓认为。
另一方面,“碧桂园的成功在于杨国强对于成本控制的成功,但是,在碧桂园正在扩张中,广东以外区域的成本管理出现了问题,一些项目甚至出现了亏本销售的情况,”研究碧桂园发展模式的一位企业高管透露。
同时“碧桂园模式”遭受到了“零支付拿地”与“官商勾结嫌疑”的指责,使碧桂园面临了信用危机,也使杨国强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那段日子,他非常痛苦。”一位接近杨国强的人士描述道。
在这种情况下,杨国强也开始怀疑,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前景是否能够持续。据接近杨国强的人士透露,这段时间,在碧桂园内部会议上曾经讨论过,房地产行业是否要成为未来公司主营业务。甚至,公司曾经前往四川等地寻找新能源的投资项目。其三女儿和女婿在贵州等地投资了“煤制油”的企业。此前盛传杨国强介入收购香港电视台TVB,并传杨国强获得中资银团的支持,但最终银团在支持杨国强收购TVB方面产生分歧,杨不得不放弃。迄今为止,杨国强的房地产、能源、传媒“三驾马车”的商业帝国模式的设想,仍然停留在纸上。
创业艰难,守业更难。生于1955年的杨国强寒微出身,凭借着个人奋斗拥有如今的亿万家业。熟知他的人说,他是一个性格内敛、骄傲、不愿背负社会负面声音的人。尽管已是上市公司,碧桂园仍难洗脱身上的家族印记。这是杨国强赖于成功的基础,但现在也成了他继续前行的阻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