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形势下,全省传统消费热点对社会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在持续减弱,消费热点已呈现出向结构转型和升级类的服务性消费领域转变。由于新的实物性消费热点尚未形成,短期内难觅带动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消费热点。
(二)石油类商品对消费拉动作用减弱。
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多次下调,石油类商品增速逐步放缓,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减弱。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1%,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
(三)购买力外流,网络购物对我省传统零售业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网络购物打破了传统消费的地域界限,吸引了大部分消费群体。贵州是内陆省份,地方商品市场占有率较低,商品供给数量和质量均不能与发达省份相比,加之省内电商竞争力低下,导致消费外流,对我省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越来越大。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想要让消费持续“热起来”,不能仅仅依靠短期政策“刺激”,长期来看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一是继续提高全省城镇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适当提高社会最低保障线水平,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二是切实增加全省农民收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引导农民调整种养殖结构,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农民劳务输出,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等。三是提高就业率。通过多种途径提供多种公共就业岗位,切实解决下岗与失业问题。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我省农村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大有可为,要制定鼓励政策,培育和引导农村居民消费意愿。一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二要用足用好国家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建立农超对接和鲜活农产品基地,提高农村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三要优化农村的消费环境,引进大型便利店和超市数量,方便农民消费,降低农村商品物流配送成本,提高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四要引导农村居民超前消费和乐于消费,拓展农村消费领域,充分有效的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
(三)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电子商务新型业态发展,是消费市场的大势所趋。要依托互联网电子平台,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各种政策,积极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一方面支持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鼓励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网上销售,拓展新型消费模式。
(四)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逐步发生转变,养老、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节能环保型产品也日益成为时尚。积极培育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新型养老等方面消费,促进新型、智能电子产品、节能环保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绿色循环消费,形成有效、持续的消费热点。(贵州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