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为何消费大
此外,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包括苏州、无锡、宁波、泉州、东莞、佛山等外贸明星城市在外贸出口的带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甚至一些城市经济总量还超过了所在的省会,但就消费而言,省城仍是不折不扣的中心。
例如,在江苏,苏州的经济总量1.4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而南京的经济总量为9720亿元,仅为苏州的67%,但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南京比苏州多出100多亿元,位列全国第十,苏州则位列第11位。
在福建,经济总量最大的是泉州,但省城福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泉州高出1029亿元。在广东,东莞和佛山两市加起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41.92亿元,仅为省城广州的61%。
以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直辖市、省会城市也多高于其他城市。根据本报统计,北上广和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等省会城市这一比例均在40%以上,最高的福州达到了62.1%。唯一的例外是天津,作为直辖市,天津这一比例仅为31.72%,这是因为天津旁边有北京这个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大量的消费被吸引过去。
相比之下,非省会城市这一比例要低不少,比如东莞、佛山、无锡、苏州等城市这一比例均在30%多一点,与省会城市有不小的距离。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树华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省会城市的中心辐射能力更强,商业设施、生活设施等各种资源比较集中,周边的地市都会聚集到省会城市来消费。“消费是一种大流通的概念,省会与非省会城市相比,在流通成本方面比较低,它们组织资源的能力比较强,各种要素资源都在省会城市聚集,消费人群和规模增加后,又会进一步拉低流动成本。”
王树华说,社会消费品零售主要是老百姓的生活性消费,主城区人口规模大,流通成本更低。另外,从产业结构来说,省会城市一般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科教文化资源雄厚,各种高端生产要素在省会城市的聚集度比较高,很多企业的研发和营销总部也会设置在此,消费能力比较强。
相比之下,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尽管产值比较高,但在消费端,相比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就有较大的差距。厦门市政协常委、集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李友华教授说,像佛山、泉州等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虽然外来人口也很多,但由于收入较低、流动性较强,因此其转化购买力也不强。而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聚集的高端人才更多,收入比较高,稳定性更好。
谭刚说,一个城市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跟人口结构有关。省会城市往往是历史上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消费购物比较突出。而沿海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如佛山和东莞等地,外来人口很多,但他们的实际消费很多是体现在春节返乡消费,而不一定是在务工所在地消费。
王树华分析,在社会消费中,类似高档服装、奢侈品等偏高档、消费额比较大的消费,可以实现消费地和居住地分离,比如江苏很多地市的人买衣服可以到南京,选择的余地也多。
谭刚分析,一个城市的消费总额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像南京,不仅辐射江苏本省,包括安徽南部马鞍山等地的人都跑到南京去消费。“因此消费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更好地体现了经济中心的特点。”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林小昭